培养孩子的合群性(讲义)

2022-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糖粥

主持人:周立军

主讲老师:刘国学

嘉宾:胡浩志

引言:

让孩子和大家和谐相处,是每个家长的愿望。

培养孩子合群性的必要性:

合群性,是指个人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认同的趋势。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只有融入集体的汪洋大海中才不会干涸,才能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与群相合,既是必然的趋势,也是生存的法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更好地融入团队,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不合群的孩子会失去许多与同伴学习交往的机会,可能导致他未来都难以融入集体中。

这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 极为不利。

案例:

一凡从小由保姆照顾,因为不适应拒绝上幼儿园,在家由保姆教;

到上小学时,一凡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却难以融入集体,不合群。

案例分析:

除了极少数天生比较内向、孤僻,不愿跟人打交道,多数是教育方法的问题,人是社会动物,他必然要跟其他人打交道,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如案例所讲的,

一、 缺少与同伴在一起的情感体验

由于缺少与其他孩子密切交往的机会,孩子难以形成互助、合作、谦让的思想意识,容易形成孤僻离群的不良性格。

为什么去合作、为什么去忍让,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与同伴之间产生的纠纷,缺少这样的情感体验机会。上了小学,大家都一样,就没有谁迁就谁的问题。从小让孩子知道竞争与合作

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活得更加地愉快,与同伴合作的游戏或玩具能体验不一样的快乐。

二、成人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迁就

孩子在家有求必应,过着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但是在学校不能事事如意,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并产生挫折感。

有的孩子在家里家长对他们是有求必应,怎么做都可以,怎么做都不过分,怎么做都有人迁就,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家里是老大,但是到了学校,矛盾就出来了,很容易不适应。在家里不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不懂如何沟通和交往。是家长的过分溺爱,把孩子这种能力给扼杀了。

三、孩子缺少交往的动机

孩子在家庭中的各种要求几乎都能得到无条件的满足,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则会互不相让、争执不断,这让孩子失去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动机。

像案例中的孩子,万事不求人,这样就变成了一种孤芳自赏。像这样的孩子内心深处也是羡慕别的孩子有伙伴的,一块玩的,但是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办法跟大家融入到一块。

四、生活环境的影响

孩子所处的环境闭塞,很少见到陌生人,可能会造成孩子在交往中胆怯、怕生。

特别像现在,市里的孩子,都待在楼里面,一个单元里的人基本上都很少来往,所以在这种环境里面,孩子就会养成一种独处的性格,而不是像过去农村人,全村的人没有不认识的。现在的居住条件也不利于孩子融入到小伙伴中。/所以说为什么现在的有的小孩子表现得很独,这种独有的时候是因为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特定的一个身份,还有一个是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没有办法不独。/有的家长不太愿意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交往,出于安全考虑啊,怕有争吵、纠纷啊,再闹得邻里之间不团结了啊。/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和别人交往,越来越不合群,家长可能觉得是出于自己的考虑,等到需要孩子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又不会和别人在一起相处了。

五、交往中的挫折感

A 被拒绝  B 遭羞辱  C 挨欺负

有的孩子自身身体比如孱弱,在玩耍中占下风了,吃亏了,然后把自己封闭起来,逃避。还有的比如说自己做得不够好,遭到小同伴的嘲笑了,产生愧疚心理。小学的孩子实际上脸皮很薄的,遭到同学的耻笑,只能退回到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里。

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孩子自己的原因,也有家庭造成的原因。

进入了解孩子:

下面是有关孩子的合群性测验。让孩子阅读下面各题,根据自己的情况,答“是”或“否”。

1、 我有许多经常交往的小朋友。

2、 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

3、 我在众人面前讲话,感到大方、自然。

非常符合,有点符合,一点也不符合

有的孩子很喜欢集体活动,有的孩子就喜欢独处,缺少合群性,他会觉得比如像开运动会,他会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有的孩子会认为同学们不喜欢我,这是从主观的角度去考虑,有一点点自悲,会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4、 我乐意为班集体做些事情。

5、 我发现自己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能够向对方道歉。

6、 我见到同学或老师总是先打招呼。

孩子愿意为班集体做一些事情,说明能够融入班集体。和别人聊天,也是与人沟通交往的方式。有的孩子天性乐观,笑呵呵的。

7、 我经常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8、 我经常主动帮助别人。

如果以上题目孩子答“是”的比较多,说明孩子比较合群,关于交际;如果孩子答“否”比较多,说明孩子的合群性较差,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提高交往能力。

就是除了学习以外,还有自己的交际,孩子有交往的圈子,有交往的冲动。

对于以上的问题,也不是严格的心理测试,选的这些问题,也不是判断孩子是内向型性格还是外向型性格,我们只是了解孩子是不是合群,喜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家长可以根据这些小的试题,对孩子进行了解,对孩子的合群性、社会性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采取一些教育措施。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孩子如果合群的话,无形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们经常说一个好孩子三个帮,别人的帮助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也很重要,让孩子合群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交往方面的一个期望。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进入我们的

专家建议:

像性格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一般与先天和遗传有关,孩子不合群往往是后天和教育因素造成的,

一、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过度溺爱,过度保护

×过于苛求,肆意训斥

√民主的家庭氛围

鼓励孩子敢说真话,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志,做父母的应该教给孩子怎么表达自己的意志,教给他们口语表达的方式,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基本用语和习惯,家庭氛围是孩子学会与人交往非常必要的一个条件。我们看到有一些父母在人际交往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有很多朋友,孩子也会有很多朋友,所以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就会传递给孩子一些相处之道。

二、鼓励孩子多与同们交往

提供孩子与同们交往的条件,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多与同们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丰富的社会交往经验,培养社交能力。

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才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这里面,做父母的没有必要对孩子呵护过度,孩子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吃亏了,受欺负了,实际上孩子在里面就学会了征服和服从,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学会了听从别人的意愿,这两个方面都是社会交往必不可以的。/其实父母在这些事情上应该放手,你总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不让他交往,他永远学不会独立。/因为孩子最重要的要学会独立地步入社会,独立地生活。/有的父母会怕孩子跟别人打架啊,其实我们想想,打架,发生矛盾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也是孩子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成人世界中也有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只不过孩子们的意见不一致用打架表现出来而已。

三、让孩子经得住批评

教育孩子懂得谁都有缺点,谁都会犯错误,让孩子明白忠言逆耳的道理。

让孩子能够接受别人的忠告,有的孩子真的是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自我为中心惯了。在生活中,有时候别人给你的意见和忠告是非常有用或有利的,比方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刚刚跟别人交往的孩子在家里时父母、爷爷奶奶是时时夸他,称赞他,捧着他,一出去以后,就觉得别人“你怎么说我这个”,就受不了。/现在有的孩子一夸他就高兴,其实他不了解别人说他的这个表达方式不一定是很严重的词语,也不一定是针对他,他就觉得是一种冒犯。/在一起相处的人多了,什么样性格的人都有,那我们的孩子应该去适应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孩子才能做个合群的人。有的人就习惯逆向表达,带有一定批评语言的话,但如果我们从头就不接受,就别提和别人的这种交往了。/

四、让孩子学会容纳别人

×过于自负,不尊重他人

×固执已见,抓住别人的问题不放

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要学会容纳别人,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什么事都做得非常完美。对方尽管是批评你,但对方并不是做得尽善尽美,这样会把自己孤立起来。/有的孩子就是这样,得理不饶人,得理搅三分,抓住对方缺点不放,表现得歇斯底里,这样的孩子会不招人喜欢。

五、克服孩子的自傲心理

教育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设法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和攀比心理。

人无完人,你在这方面做得比别人好,那在别的方面别人也有可能做得比你好。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克服居功自傲的心理,虚心接受别人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即便你再优秀,但是人是社会的人,你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你既然再优秀,再出众,你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低调,其实孩子也一样,大家在一块相处,如果能达成一致,并不是某一个特别出色,我们常说人以群分,大家都有共同语言,大家都差不太多,如果你是高高在上的,那你的周围就不会有很多的人了。/比方说有的孩子喜欢吹牛,尤其是有的吹牛还是在贬低别人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孩子就会很不遭别人喜欢了,非常容易引起同伴的反感。

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不说别人的坏话,不翻别人的东西。

有些孩子,爱传个闲话,爱说个是非,这样就会很不遭别人喜欢。/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因为人与人的交往都是相互的。

七、激发孩子热爱集体的情感

对集体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是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是医治离群孤僻的良药。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认为孩子热衷集体活动是耽误时间,甚至有的家长看老师指定孩子当班干部都不愿意,觉得光为别人服务了,应该用在自己的学习上,那么这种小心眼只能让孩子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让你热衷集体活动,大家才能热衷帮助你。/其实家长这方面的心态是在扼杀孩子这方面的机会,与人交往的机会,有些时候孩子原来不是这样的,但渐渐地就变成这样了,其实就是有这样的一些原因在。/交朋友并不只是说有人帮助,其实在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也能感受到精神的愉悦,有什么事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感受,倾诉一下情感,精神上的愉悦是无法替代的。/包括集体的情感,就是不断的集体的活动中,互相经历困难,荣辱与共,大家才会有一种共同的认知,让我们才会有一种群体的意识,每当有这种群体的活动的时候,你都不参加,那你很可能就是一个不合群的孩子了。

那很多的建议提给我们的家长,希望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能够认真的考虑这些建议,并把建议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在这样一个问题上走得更平坦一些,接下来进入我们的大作业,看看老师会给我们留什么样的作业。

大作业:

第一阶段:学会赞美别人

提高赞美别人的能力,促进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练习每天给同桌写一句赞美的话。

第二阶段:学会换位思考

使孩子懂得在交往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尤其是在发生矛盾的时候,想想别人为什么这么说你。

第三阶段:孩子的朋友聚会

邀请孩子的朋友,举办一次家庭聚会,训练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体验交往的快乐。

这样能够密切孩子间的交往。这跟我们成人是一样的。

第四阶段:祝你生日快乐

让孩子在给他人的生日祝福中学会关爱他人,体会融洽的人际关系。

使孩子从小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其实通过这样的小事情,通过我们的孩子做出来,慢慢的他也会接到别人的祝福,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融入群体里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