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下2度的环境下练习,我的站立上下轮竟然史无前例地舒适!
编者荐语:
很开心看到邹平老师分享的瑜伽练习感受与感悟,正是这份坦诚,让他看起来很像一位值得信赖的老师,不是吗?希望他的榜样力量,能激励更多练习者走上垫子,开始练习,说不定就会收获意外惊喜呢!
以下文章来源于RamaSpace瑜伽馆 ,作者邹平
今年年初,我提前回到老家准备过年。刚到的几天,我每天都要走亲戚,瑜伽自我练习就暂时搁置了。大约4天后,生活变得有规律了,我又萌生了继续自我练习的念头。不巧的是,天气变得格外寒冷,手机上显示室外温度是零下2-5度,我本想找个取暖器,未果,家里只有炭火,那就硬着头皮练吧。
我平时在长沙练习,虽然室内没有暖气,但要么有地暖或地暖垫,要么会开空调加取暖器,再看老家的练习环境,只有空旷又透风的房间,冰冷的水泥地板,超薄的便携瑜伽垫,我选择多穿些衣服,包括内搭羽绒服、加绒卫裤与保暖袜,再把一块围巾和一张手垫铺在垫子上,希望能让自己感觉暖和一些。
即使做足了充分准备,可眼下的环境与身体感受到的寒冷,让我对此次练习心生畏惧,也萌生了想要放弃的念头。我开始担心天气这么冷,身体会僵硬,练习的过程会煎熬,再加上我刚阳康不久,若再着凉生病会很麻烦,于是我陷入了对练习的挣扎。
回想我当瑜伽老师12年,还从未在这样的环境下练习过,就在此刻,我脑海中浮现了另一个声音,“既然没有过,为何不尝试一次呢?”我经常在课堂上与学员分享,瑜伽练习就是产生行动,增加体验,带来反思,获得感悟。此时的我应该秉承一个瑜伽老师应具备的言行一致的态度,如果我退缩,不去体验,拿什么来支撑我的教学呢?虽然现在的环境无法改变,但我的心应该由自己掌控,若每一次练习都依赖环境的舒适,那能练习的次数可能会少之又少。
一番思想斗争后,我选择了练习,从圣光调息开始,做了一系列升温的呼吸法,增加体内温度的同时,降低身体的僵硬。在感受到身体有些许温暖后,我开始了火箭流瑜伽一序列的练习,用流动的体式配合着有节奏的呼吸,身体也逐渐的适应了环境中的寒冷。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清晰感受到身体温度上的变化,从呼吸法产生的温热,到拜日式的温暖,到站立序列结束后的额头微汗,再到坐立序列的逐渐降温。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五次船式,之前,我一直很排斥这五次的练习,那天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在一系列坐立体式练习后,身体的温度快速下降,船式刚好在此时出现,让我的身体温度再次升高,避免因为降温带来的惰性,也支撑了后面体式的进行,在此不由得感叹上师们的智慧。
脚掌的冰凉贯穿于我的整场练习中,而站立单腿上提成了那天最难的动作,因为我的双脚支撑控制被严重限制,晃动的程度之大甚至让我被迫退出体式。此外,我的穿越也变得束手束脚,因为穿的太多,身体随之臃肿,我无法精准地感知穿越中身体压缩的能力,无奈只得用走代替跳跃。为了保障身体的在练习中的温度,即便我用走的方式完成穿越,也尽可能保持手支撑的稳定与腹锁的收缩。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呼吸,那天练习中的呼吸让我的专注度非常高,寒冷的空气与鼻腔内的温暖,形成了极大反差,因此鼻腔内变得更加敏感,再加上练习呼吸法后呼吸变得饱满,每一次清晰的吸与呼都牵动着我对它的觉察。其次是站立上下轮,腰部的舒适度让我非常惊讶。以往,我做前面一两个上下轮中,都会感受到腰部的压力,做到后面压力逐渐消失,但那天我的第一个上下轮腰部就非常的舒适,我想这与那天呼吸带来的专注有关,因为之前做站立下轮的细节要点与那天并无差别,但呼吸的敏感度没有那天高,可能在我之前的练习中存在呼吸不畅甚至憋气的状态我并未及时察觉,从而导致了腰部的压力,那天的呼吸没有一丝丢失,这种腰部的舒适让我感觉很美妙。
这次练习对我启发很大,消除了练习中我对环境的依赖,战胜了我对寒冷天气练习的恐惧,用实践证明了练习前担忧的毫无意义。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给学员们一些启示,一些力量,一些信心。下一次,如果我请学员们尝试一个新体式时,也许学员们脑海中最先会冒出“我不行,我做不到,我怕”这样的念头,但若能想到我的这次练习经历,虽然有否定、担心和恐惧,仍能勇敢地再往前走一步,选择尝试。我相信学员们同样可以用信念战胜担忧,获得美好的体验,提升对练习深度与广度的理解。
这次经历除了带给我在垫子上的思考,我发现练习前的恐惧、担忧与我们平日里的生活状态很相似。今后,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应该也会更有勇气直接面对。我以为,这才是瑜伽带我们真正的益处。
更多邹平老师对于瑜伽的理解,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