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路

2018-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胡诌八扯淡

动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想,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标题,思来想去,不得真意,姑且放下。

本来三点回老家的车票,因为临时有事,改签到了七点半,又因为事情太小,很快就办完了,想想在哪儿等车都是等,索性提前两个小时来到了车站,检票进站,找一个偏僻的候车厅位置坐下,百无聊赖的翻着手机。

自2007年来郑州读大学,除了2014年因为父亲生病在郑住院,这是我第十次来到中心汽车站,等待回老家过春节的班车。候车厅一如十一年前一样,归心似箭。

记得2007年夏天,太阳烘烤着整个城市,我和父亲一人背一个背包,手里提着一个蛇皮袋子,从邓州开往郑州的班车上下来,一脚踏进了这个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城市。当时正值中午,离开了凉爽的大巴车的我们,汗液瞬间从每个个毛孔挤出,犹如这个城市的拥挤。

读大学五年,对郑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了解。当时学校地处偏远待开发的东郊,43路公交车是学校和市区之间,唯一适合穷学生出行的交通方式,每个周末,几个同学会相约去市区转转。最开始,学校正好是43路的终点站,到后来,又往前延伸了两站,结果我们也就丧失了抢座位的优势,所以再后来坐43路车,基本都是站着,人贴人,共呼吸。我这人本不喜欢往外跑,再加上挤公交实在累,跑市区就更少了。但每到春节放假,对43路车总是有种别样的亲切,虽然她比往日更拥挤。我知道,这是该回家了。

2012年大学毕业,在面试了南阳洛阳几家医院后,最终选择了不是最优选择的郑州。对于这个选择,在日后的工作或者生活不顺心的时候,我总是反复的拷问自己,当初脑子进水了?这是我真正郑州生活的开始。

犹记得,当初为了留在郑州工作的艰难和一波三折,好在2012年7月31号,总算定下了自己的安身之所。那天下午,相约去见了科室主任,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带我去了一个在科里住了三个多月的偏瘫老太太,一个退休老教师。犹豫家风母慈子孝,所以子女殷切期望老太太能够下床走路。科主任要求我给老太太做一次床旁康复,她就旁边站着,忐忑紧张中,完成了面试。完事后直接把我带到她的办公室,打开她的笔记本电脑,让我写一份康复设备申请表。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主任待我不错,原本第一个月试工期,是没有工资的,但在试工期结束的月底,她从科室里仍然给我发了1500的工资。试工期结束后正式上班,第一个月就给我发了全额奖金,从这点事包括在工作中对我的照顾来说,这位主任算我生命的一个贵人。尽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那个医院,但我依然感激她。这也是我对工作对郑州深切接触的一部分。

2013年1月3日,春节前,我结婚了。终于给谈了五年的恋爱一个交代,也给了自己人生另一个生命历程的完美开端。在这个历程中,2013年7月2日,我做了爸爸,2016年5月14日,第二个儿子出去。从此,春节我开始给孩子压岁钱,买擦炮、摔炮,无奈孩子太小,不会玩。说到炮仗,忘了从那年开始,郑州开始禁放烟花炮竹,这也使郑州比老家少了很多年味儿。

2013年2月,也就是婚后一个月,在父母的资助支持下,我买了第一套房,84.9平方,两室一厅,两卧朝南客厅朝东,很是亮堂。唯一的缺憾就是一梯好多户,每个楼层还间杂着一个酒店的客房,稍显混乱。在外乡人看来,有没有房子是一个人是不是扎根这个城市的标准。没房的人,总感觉自己没个根儿,始终是外乡人。我倒是觉着,有了房子,也还是外乡人。不然,每到年终,那些买了房以为自己扎了根的人,为何还要急慌慌急匆匆的赶着回家的路呢?大年二十七八的郑州马路,可比乡间小道冷清多了。

老家,总有那么一点气息,是离乡的人割舍不掉的。也许是父母炸的油馍头,也许是村头那只黄狗,也许是田间地头的那片枯草,也许是那阵阵的鞭炮…

到这里,回家的路走的也差不多了,文章的标题还是没有想出来,索性,就叫回乡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