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其实是正常人
局外人第二章的题目是:没有任何变化。我第一眼看这个题目不知道为什么要起一个这种名字,乍一看以为是曲婉婷的没有什么不同。结果接下来越看越感觉题目起的相当突出主旨。作者一直在给我们传递一种思想,这种想法是通过主人公传递的,主人公没心没肺地度过了妈妈的葬礼,心里没有任何波澜,在别人看起来极其不正常的情况下,他保持着一种奇异的镇静感觉。他在假期结束后望着天空,看着熟悉的城市,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别人一样每天都一样的生活模式,似乎妈妈葬礼这件事情好像真的和没有发生过一样和谐。他走在大街上不会有别人对他投来可怜的目光,没人为他惋惜。甚至老板也只是问了一句而已,没有别的语言,母亲的是否存在对他来说丝毫没有影响,毕竟母亲在世的时候他也几乎不去接触。以这种角度来看,他的冷淡,不同于常人的对孝道的冷漠显得似乎理所当然。这无疑是一种诡辩,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小说中的人物总会通过社会的某些现象做出几乎所有人都不敢做的事,这也是一种勇敢。
《局外人》其实是正常人我有的时候,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以及自己经历的各种事情,发现了我在很多时候都会有一种想要破坏规矩的冲动。我知道不只是我自己有,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我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还是什么家(也有可能是我班主任)曾经说过:人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自控力。我一开始的时候还想:我这样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能成为人真是莫大的荣幸。经历过那种冲动以后我发现这句话说的真提莫正确。每个人小的时候敢于做几乎一切事情,他可以随便猥亵女性,他可以在公园里当众拉屎,他可以看谁不顺眼就骂谁,可是经过父母以及教育的洗礼以后,人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这主要是因为内心的束缚越来越多。直到成年,一个人有着近乎一半的事情不能干了,如果小时候也没有尝试过,岂不是这辈子有很多没有尝试过的事情?这样想有些极端,不过事实的确如此。人人被一个框架匡正着,人的三观归于统一,这在一个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角度看是正确的,可是在另一个角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人的狂野本性被拒之门外,人类的生活多了许多的乐趣与挑战。在刚刚成年的我身上,因为还没有完全适应那种社会的框架所以我还有着各种冲动的思想,或许过上若干年,这些想法都会让我抛到九霄云外。有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女生,就想要过去捏她脸蛋,有的时候看到老师在上面讲的十分枯燥就想要跑出教室不再听他BB甚至想上去打他,有的时候朋友有什么让我不爽的事情,想过去骂他打他一顿,不计任何后果,有的时候想要自己到很远的地方行侠仗义独立生存,有的时候想要跪下,有的时候想要在公共场合躺下等等。可是这些无疑都是幻想,任何一个成熟的人看来都是无稽之谈。可是这些想法无疑的在我心中曾经生长过,不过他们的结局是相同的,最后全都让我在不久的时间内根据心中被社会捆绑的价值观枷锁给消除了。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一切源于人心最初的那份大胆的想法与念头都被封锁住了,这似乎成了不可碰的红线。可是这样的人应该是存在的,否则世界就太不完整了,我们做不出来的事情就真的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来吗?根据自己内心最初的念头行事的人没有吗?
《局外人》其实是正常人我在这一个学期参加了2次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我从这里面找到了点我的想法印证的地方。我在参加活动之前还搜索了下自闭症儿童的定义,通俗一点就是拥有着包含与人交往障碍在内的各种障碍。大多是智力缺陷引起的。我在与他们做活动的时候发现了他们时不时的就会抓狂,不论我们在进行什么形式的活动,基调是欢快或者感人的,他们都会出现相似的活动,眼睛乱飘,时而锤地板,时而跪下,时而乱跑。和我一起参加活动的几个同学以很奇异的眼光看着他们,我却以一种欣赏的目光看着他们,他们内心或许非常紊乱,但他们能遵从自己内心的第一感觉并能不顾一切的做出相应的行为。他们和我一样,有的时候想哭,他们就不顾场合,立即哭出来,他们很烦活动就会不顾一切的锤地板,到处乱跑,他们作为男生想进女厕所他们就进。我是在一个算是治疗机构看见他们的,所以经过社会的人工改造,他们的行为有着相应的收敛,而那种未被治疗的自闭症儿童或许就是那种社会上几乎不存在的人,也是让这个社会变完整的人。我想精神病患者或许也有着相应的现象,不过我不曾见过所以不怎么确定。但是这两类人(当然或许存在得别的病症也有相同的行为现象的人)都是有缺陷的,他们的智力或者精神不怎么完全,(这也是他们能够脱离社会枷锁做出常人看来不理智行为的原因)所以我们仍无法看到一个做出我假设的理想行为的正常人。而正如文学存在的意义一样,小说中的人物可以代替我们勇敢,做出我们不曾做过的事情,这本小说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