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那些生命中的不完美,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1)
当“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并不断在朋友圈中发酵传播时,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对新生事物后知后觉的我,对一些只要不影响我吃饭睡觉打豆豆的东西,都不以为意,直到有一天,在和家人的对话中,弟弟一句不由自主的言语触动了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词,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弟弟说:如果我们的爸妈富有,我们大可不必这样辛苦的工作生活。言语中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我知道,弟弟说的是“如果”。
嗯,是如果,根本不是现实。现实是,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一辈子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好在两人坚持让儿女考上大学,走出乡村,不再重复祖祖辈辈的动作,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是他们辛勤的付出,让我和弟弟对土地有着别样的感情,而今虽然不能在自家土地上劳动,每次回家必然要到自家田间地头上走一遭。弟弟更甚,逼近而立的年龄,带着三岁大的儿子,每次回去要到地里跑一圈,或者放放风筝,或者仅仅走一走。
他的话,说的是一种祈愿,如果没有,我们也可以过得很好,我们在同一座城市打拼,安家落户,通过努力,他也在当地置办了房子,成了家,日子过的还算可以。他甚至在吃饭的时候,很是快意的说,等孩子在所在城市上学了,每年寒暑假都要把他扔回老家,在田野中进行劳动锻炼,强筋健骨。
他知道,一个从土地里走出来的孩子,有其天然的劣势,也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我们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我们有能力做好自己的选择,不问来路与归处,唯愿将其中路途安心走完,早些年在土地上的风吹日晒雨打,恰恰成为如今筋骨强健的积淀,那些年咬牙都在抗争的环境,现在回望,却是令人怀念的,感谢生命中的不完美。
感谢那些生命中的不完美,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2)
我到现在,都有点惧怕介绍自己的大学,我的母校,因为每次介绍,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尴尬,为什么?
因为没有多少人知道。
如果你提,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人知道些。打从我登上大一入学的列车开始,我就开始了这样一个尬途:
别人问:“你哪个学校的?”
我答:“北方民族大学”。
别人问:“在哪?”
我答:“宁夏银川”。
别人:“哦,在陕西对不对?”或者“哦,在甘肃对不对?”
我只能怪他们初中地理没学好。其实当时也怪不得他们,我入学的时候,北方民族大学刚刚挂上(筹)字,什么意思?就是筹建,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叫啥?二民院,没听过?说实话,我也没听过,全名叫做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为啥第二,是相对于西北民族大学来讲的,原来它是第一,我们第二。
如此被人问了四年,也回答了四年,嘴巴没磨出茧子,脑子却形成了条件反射,每次介绍都很全活:我的母校叫做北方民族大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背靠贺兰山,遥望黄河,离沙坡头有一段距离,离宁夏枸杞产地不远。
好吃的中国人,估计会知道枸杞的产地在宁夏,但不知北方民大,我们称为“小北大”在哪里。
这样的尴尬一直持续到我考取研究生,面试时情景再现,有一位好奇的老教授,揪住我的母校不放,我猜想他原来并不知道这个学校在哪里,抑或是猜测我搞了一个假学校。
教授说:“北方民族大学,在哪?”
我 :“老师好,我的母校在塞上江南,宁夏银川,背靠贺兰山,就是古诗词中‘踏破贺兰山缺’的贺兰山,离西夏王陵有15公里车程,如果老师有兴趣,可以来我们学校讲学或者参观”,因为我考的是历史学研究生,介绍一些当地的考古发现,会加深教授的印象,我这个小算盘算是打对了。
接下来这位老师竟然继续问宁夏的风景民俗,让我占用了将近十分钟时间做介绍,当然是占用面试时间,因为话题岔开,我说的很多,完全不知道时间有多少,以至于出去的时候,被同样参加面试的同学拉住:“你们聊了啥,这么长时间?”
所报考学校,全程录取透明,面试当天临近黄昏时,公布录取名单,我的名字在列,让我兴奋的不得了。巧合的是,第二年,这位教授真的去宁夏银川做讲座了,我想可能有几分的巧合,但我更愿将其当成是一种无形中的缘分和推动,如果不是面试中的一些闲聊,如果不是宁夏的一些风情勾起这位教授的好奇,或许我这个研究生就不会考的那么顺利,冥冥之中,让我感受到“尬”的母校却让我如虎添翼,度过一次次难关,走向更高的平台。
感谢那些生命中的不完美,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而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也和我本科母校有关,因为是民族院校,其中有不少来自藏族的朋友,甚至我们宿舍,也住了一位来自西藏的汉族小姑娘,而她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都是藏族的小伙伴,四年中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也让我了解了西藏,了解了西藏的朋友,为最终走向西藏,在西藏生活工作两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或者说,如果没有在母校的这些遇见,或许我的西藏之旅并不会那么完满。所以感谢我的母校,即便至今介绍仍旧充满各种“尬”,但仍感谢这样的不完满,才让我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新鲜的遇见。所以即便走遍万水千山,我依然为我的母校代言。
感谢那些生命中的不完美,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3)
二民院,在银川当地的名气并不大,更不用说在全国了。
当地人只认“宁大”,也就是和我们学校遥遥相望对门“宁夏大学”,毕竟人家还是一所211,以至于从宁大请过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觉得比我们学校的老师高人一等,我们对其极其看不惯,总是觉得自家的老师学术根底扎实,自家的老师亲切可人,自家的老师值得尊敬,如此以来,如今毕业7年有余,依然同母校的老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仅仅是他们当时的授业,而是他们对我们这一批远离家乡的学子,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关爱。
老师说,我们这一届学生,是他们带过的最令人欣慰的一届,所以毕业欢送宴,他们都来了,无一例外,学生和老师打成一片,平时不让我们碰酒的老师,那天却喝的眼红鼻赤,看到我眼圈发红,泪水滂沱。
其实我知道,是我们碰到了好老师,不是一个,是一批好老师,才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我们。
感恩一路的遇见,感恩那些年的不完美,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那些生命中的不完美,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