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二):读书要趁早,记录要及时
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中写到:不遗忘的秘诀唯有记录,记录的方法是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
可能很多读者和我一样,觉得记录下来太费时间与精力,直到写文时才深有感触,好不容易想到一个深刻的观点,脑子里却搜索不到与其相关的素材来支撑,以致论点显得苍白无力。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 ”可见,充分论证观点的重要性。
那么,在论证主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来支撑所说内容
比如,有个朋友喜欢写有关印度的文章,但是他从来没有实地考究过,而是凭着相关资料和感觉写的,这样很可能出现信息的错误,从而导致文章的可信度低。
第二,在写作用语上不要只说“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
提及“为什么”,既为写作提供了支撑,又暗示了写作原由,提高文章的可信度。
第三,增加个性化的例证,使文章更难忘
比如,利用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故事、修饰观点的小故事、引用名人名言。想要从记忆中回想起合适的小故事和引用语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写作素材库,平时有意识地去积累。
第四,拆分长句,使文章更清晰
好的作品与普通作品最大的差别就是观点是否得到充分论证。尽管一篇文章观点深刻、论证充分,但难度过大,显然不能称之为上乘之作。难度大很可能是长句造成的,所以要把长句拆分成几个短句,好的短句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使文章更清晰。
第五,删除不必要的词。
比如,“没有经验的新手”,这就产生冗长,“新手”可以去掉。
“相当严重的泄密”,这里限制过多,可以改为“严重的泄密”。
“我相信”、“我感觉”、“在我看来”,这些词都是不必要的短语,我们应该要避免,因为通常写作时不需要提醒读者,你所写的内容是你的观点。
最近不断地输出,最大的感触就是急需解决素材不足的问题。解决办法:不仅要增加阅读量,还要有意识地记录。所以,读书要趁早,记录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