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孤独还是幸福
独处就是平时的生活都是一个人,不扎堆、不群居,至于是幸福还是孤独,因人而异。
我曾经的一个同事大姐,不习惯独处,更不甘心独处,独处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上班时在办公室聊家常,曾和同事发生口角,闹得不可开交;
退休后不甘孤独,到处乱串,更让人受不了的到处打电话骚扰别人以求得开心,让别人烦不胜烦,可是她却乐在其中,每每电话打过来开场白就是:“我不给你电话,你就想不起我,一个人在家太无聊,孤单死了。”
“我最近事多,没怎么和别人联系,你喜欢热闹到外面玩呗。”我只能这样宽慰她。
“天气凉,出去气管受不了。”原来是这样,要不然她能甘心窝在家里,让孤独侵袭生活?
而我自己特别喜欢独处,即便购买东西也喜欢独来独往,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不受干扰。
独处方便阅读和打游戏
在基层工作那会我家住的是独门小院,第一排第一家,大门口靠近公路,出门就是哈巴公路和新老连队道路的交汇处,和其他住户交集很少。
那时候连队略显荒凉,虽然队部有健身器材,也有阅览室,但去阅读的人不多。多半人还是习惯下班后聚众玩麻将,女人跳健身操,或者互相串门聊天什么的。
上班时间段,时间是交给工作的,忙忙碌碌,而回到家里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小时候孩子在城里奶奶家借读,周末我们回去看看,也只有寒暑假,或者小长假孩子才回到我们这里居住,家里相对热闹一点。
多半时间是我和先生的二人世界,他喜欢看电视,我喜欢看书;我不和他争电视,他也不干扰我看书。
我平时习惯把要看的书摆放在书桌上,一本找不到感觉,随手再换一本。
伏在书桌前,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配上一杯咖啡或者一杯清茶,书香伴随着茶香或者咖啡香,哪怕什么都不干,那份惬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看书累了,打开台式电脑到游戏界面冲杀一番:
刚开始痴迷于斗地主,过一阶段感觉不好玩了,就转战到打连连看,挑战过关的那种,百打不厌。
后来手机游戏兴起,又转战到手机上玩游戏,消消乐比较解压,还不费精气神,自得其乐。
退休后,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从阅读转到码字,每天固定的时间段用于码字,别说出门,那个时间段真的不希望被打扰。
记得有一次正书写一篇故事文,对门大姐过来看我的花花草草,陪着她观看一遍,她满足了,而我却被打断思路,只能草草结尾,写成了兔子尾巴。
独处方便安排时间
我的性格有点怪,不太喜欢逛服装店,能在实体店购买的东西,多少有点排斥网购。
需要换季的时候,基本都是直奔目的地,相同的服装店看几家,基本都能敲定要买的东西,速战速决。
而一群人逛服装店,半天下来不一定买到合心的东西,还跑得两条腿发软。
有一次姑姐想买裙子,电话约我一同前往,不好推辞便陪同了。
她的精力真旺盛,见女装店就进,一上午终于挑到一件合心的衣服,而我们已经步行了1万步,是我当天锻炼的极限。以后再邀请我逛街,还是饶了我吧!
我的生活相对规律,以前早起看会书再准备早饭,后来神经衰弱,只能晨读给晨跑让路。
起床后沿着城墙边的人行道慢跑到大十字,回来的时候顺带采购当天的菜,再快走回来,两不耽误时间。
晚上基本在小区散步,边走边听书,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而且走路快慢的节奏随自己的心情。
如果和同伴一起散步,不但要顾及别人的节奏,起码还要一边走一边聊天吧!还不知道投机不投机呢!
独处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
孩子刚工作的那个冬天,我也刚好冬休,便飞到了孩子的工作地陪伴孩子。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和我商量:“周末第一天咱们在家打扫卫生,第二天一起出去游玩。”
“才不要呢!你想去的地方,我未必想去,我想去的地方,你未必感兴趣,我要自己玩。”我当时就提出抗议,“忙碌一周,孩子未必想出去。”
于是,每天早饭后孩子上班,我到超市购买蔬菜,然后准备午饭,饭后迷瞪一会,便手机导航出发了。
刚开始每天下午我不敢走远,对百度地图的使用不熟练,乘车也只是直达的地方,慢慢学会了换乘。
就这样我每天下午都出去走走看看,到达目的地给孩子发个截图,声明我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就这样,花卉市场、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宜家、农贸市场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周末第一天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出去吃顿饭,或者看一场电影;第二天孩子宅家休息,我就晃晃悠悠出城玩了。
领略大运河的发源地塘西古镇,再到野生动物园看各种动物,后来还独自逛西湖,一张船票登上小岛,又到武林码头乘坐水手巴士逛逛大运河,博物馆也不曾拉下。
和孩子居住在一起的那段时光,除了和孩子一起看了几场电影,外出一起吃几顿本地饭菜,多半的时间我都独来独往,去我想去的地方,品尝当地的小吃,优哉游哉。
独处方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家族同辈中小妯娌终于退休了,十一过后,他们结伴外出漫游,曾邀请我和先生一同前往,被我们婉拒了。
春节期间全面放开后,我和先生一起去南方看了我心心念念的大海,今年预算吃紧,没有外出的打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不喜欢一大帮人一起出行:众口难调,路线要商量,伙食也要商量,不自在。
于是我和先生选择到孩子身边小住一段时间,就在本地体验一把生活就好。
先生喜欢每天在附近散步,活动范围直径可达3公里,而我喜欢安静,除了周末走远一点,其余的时间都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早晨准点起床准备早饭;
上午在家码字;
晚饭前在附近慢跑,买回第二天的蔬菜;
晚饭后回到自己卧室,把有限的空间留给孩子们;
睡前浏览一会书,打打游戏,刷刷短视频,不做孩子们的电灯泡。
独处方便思考
热闹的场合闹哄哄的,也是短暂的,可是想做什么决定还是要在安静的环境里。
比如想买什么东西,如果在外面,也许脑壳一拍,就买下了,未必是自己真正喜欢、真正需要的物品。
前天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家新开的书 瓷咖啡店,店面不大但文化氛围很浓厚,一半是古董,一半是书籍,偏重于国学类,中间还有几张阅读桌,方便客人看书,门口是个精致的吧台售卖咖啡。
虽然我对国学不太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书籍,看到更丰富的种类,头脑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要不挑一本怎样?
逛一圈下来,头脑一下子清醒了:“真的喜欢吗?买回去也未必会认真看!”
独自在一个小空间里,思路清晰,而且情绪稳定,想干什么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即便是要写的文字,也是独处时想好了内容,按着自己的思路码字就好。
在热闹的人群里,思绪翻飞,思路会被打扰,要想写出一篇完成的文字真的很难、很难。
独处能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最近各地房价波动很大,慢慢也波及到了我们西北小地方,多套房主开始考虑卖房套现。
有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媳妇分享:“最近房价下跌,我们准备在市里入手一套电梯房,方便姑娘出行。你也把给你婆婆买的那个小套房卖掉吧,现金为王,刚好有人想买那种户型的房子。”
有那么一瞬间我也有了卖房的想法,不过回家细想一下,不是那么回事。
那个小房子是为了给婆婆改善居住条件才购买的小套房,一室一厅,虽然面积小但是楼层好,老人刚过世觉得卖房不合适,就出租了,一次租期为两年,租金也不高,每月就几百元。其实卖掉,也不值几个钱。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孩子不在本地生活,我们以后到孩子身边生活,怎么着也要在本地留个窝,到时候把现在住的房子出租,那个小房子留着自己住也可以的。
后来和那么租户沟通,他还要继续租两年,一次租4年,不涨房租,他把房子维护得很好,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如果当时在热热闹闹中答应出售房子,而且极大可能性会成交,我会不会后悔还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