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三尺又何妨?
“出云”舰要开到南海来了,国人出离愤怒。“出云”这个名字太过敏感,南海太过敏感,日本太过敏感。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情绪陡然,风静觳纹平时,竞相拥往岛国抢购马桶盖,而浪恶罾舡半欲沉时,又是一片激昂打杀之声。何为大国风度?志在天下,沉稳静敛,自是惯看秋月春风。所以,对此昭然天下的挑衅之举,我们可以笑笑说:让你三尺又何妨?
如何平衡长期与短期的利益收益,又如何做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是一个恒定的国家斗争难题。再大的雄心也要屈从于自身实力和物质技术条件的支撑极限,否则只是政治口号或干脆就是笑话,绝不是严肃的战略。“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历史为何总是在兴而衰、衰而兴中往复,全在于千古风流人物对“运命”把握的成败得失而已。所以,要牢记脱离现实条件的战略有时看起来勇猛,但执行结果往往不好。这就是历史的运命。
中华五千年,也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透过肃杀之气,我们可以从中找寻到历史给与我们的答案。
我们常冠以汉朝“大汉”“强汉”之称,就在于汉人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充分展示了文弱“泼墨汉家子”的铮铮铁骨与撼天血性,将汉民族的武功发挥到了极致。但这一切却是来自极尽屈辱,屈辱的源头就是目空一切、好大喜功。
刘邦刚刚建立汉朝,民不聊生,百废待兴。此时隐忍多年的匈奴,在雄主冒顿单于带领下,于公元前201年进攻今朔州,南下直取太原。战胜了西楚霸王的刘邦,此时正处在气吞万里如虎的巅峰状态,自是不把被赵、秦揍得满地找牙的匈奴放在眼里,不顾国力虚弱,亲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匈奴诱敌深入,骄横的刘邦被包围于平城。被困七天七夜,眼见就要饿死之际,陈平灵光乍现,出了个馊主意,秘密命人给单于老婆阏氏送去很多财物和一副美人图,谎称要献给单于一名美女。当时,燕赵娇娃很是出名,于是阏氏醋意大发,当夜即劝单于撤兵北归。
死里逃生的刘邦明白了暂且“让你三尺又何妨”的道理,回来就接受了刘敬“和亲”的建议,现在打不过你也确实没那个底气打你,那你我就结为姻亲,世代和睦吧。行不去处,当知退一步之法。汉朝清醒了,匈奴却是得意忘形了。刘邦死后,冒顿给寡妇吕太后发来国书,大概就是说我没了妻子,你死了丈夫,两人都不快乐,不如咱俩结为夫妻,共享快乐吧。老天叫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现在轮到了匈奴忘记“让你三尺又何妨”的道理。以强悍著名的吕太后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回信说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坠落”,无意改嫁,但她强调和亲政策一定要维持。于是,屈辱的和亲政策一直坚持了下来,汉朝得以全力经营内部,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准备未来的反击。
公元前140年,文韬武略的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力臻于极盛,仅战马就增加到30万匹。而匈奴却丝毫没意识到汉朝的变化,每年都会例行南下敲打汉朝一下。
汉朝把拳头收回来,只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量。公元前133年,汉朝反击的大幕正式拉开。刘彻的外甥霍去病两次出击,杀得匈奴人黯然神伤,悲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40年金戈铁马,匈奴被幅员辽阔、人口6000万的汉朝消耗殆尽,最终部族分裂,走向衰落。
如果认为退让就是软弱,那么就让他们去认为吧!骄狂之下,一个很简单也很致命的实力因素,往往就会被那些自负的决策者所忽略,这也正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宿命。那么,此时此景,我让你三尺又何妨呢?
正所谓“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