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气简友广场心理

中国二十四节气|立冬

2024-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千江雪_2932

立冬已至,转身就入冬。寒炉美酒,静候春归!

早上刚睁开眼睛,就收到老公在千里之外送来的冬天第一杯奶茶和祝福。哇噻很开心呢,冬至到了还记得我的奶茶。谢过老公的奶茶和祝福,赶紧起床,收拾清楚要上班去了。

习惯性在上班空闲的时候

看一下千天班的信息。

果然是喜事连连,冬至遇到“从容小主文学院”成立一周年纪念日。

01 立冬由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它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当立冬来临,就像是大自然敲响了冬之序章的钟声,它是季节交替的重要标志,如同一个分水岭,将秋的绚烂多彩与冬的素雅宁静清晰划分,让万物开始迎接冬季的洗礼。

立冬之时,太阳到达黄经 225°斗柄指向西北方。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寥寥数语,便将立冬的含义精准地道出。

02立冬气候特征

在北方,立冬常常伴随着凛冽的寒风。那风,像是从古老的冰原上呼啸而来,带着刺骨的寒冷,毫无保留地吹向世间万物。

北方大部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华北部分地区的初雪常在此时降临。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景象了,尤其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异常寒冷,这里早在立冬到来之前就已经呈现冬天景象。冷空气不断发力,也让北方地区陆续迎来供暖季。

曾经在秋风中摇曳的树木,此时也只剩下干枯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它们像是卸去了盛装的舞者,以一种坚韧而又孤独的姿态,迎接着冬天的到来。

偶尔有几只寒鸦停留在枝头,发出“呱呱”的叫声,为这寂静的冬日增添了几分萧瑟的氛围。

而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华南地区,立冬时节仍是夏秋的景象。尤其是海南广东地区,这里的夏季刚刚离去,初秋景象才慢慢铺开,冬季离这里还是有些远的。这些地方在12月才能进入冬季,寒冷才慢慢来袭。

江南西南地区,这个时候霜雾出现了,早晨起来出门,会有浓浓的雾气,植物上也结了薄薄的霜。此外,西南地区这个时候迎来雨季,降雨非常多

南方的立冬,则像是一个温婉的过渡。虽有凉意渐浓,但依然残留着秋的余韵。

河流依旧潺潺流淌,但水温却明显降低,河岸边的水草在水流中微微晃动,像是在向过往的季节告别。

03立冬物候特征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如《孝经纬》曰:“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古时中国是农业国家,立冬就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反映气候变化及相应的物候情况,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

立冬时农人还要积肥,把有机肥堆积在一起,覆盖上泥土,促进肥料腐熟,以备来年春天使用。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农人从冬天就要开始为第二年的春天做足准备,才能在春天有个好的开始。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初候之时,河水开始结冰,那是一种微妙的变化。起初,只是在河岸的边缘,有薄薄的冰层出现,像是一层晶莹剔透的纱衣,轻轻地覆盖在水面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层会逐渐加厚,河水在冰层下依然流淌,但那流淌的声音似乎也变得更加低沉,仿佛是被冬天的寂静所压制。

二候地始冻,大地开始冻结,坚硬的土地像是被大自然施了魔法,原本松软的泥土变得坚硬无比,踩上去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这是冬天独有的脚步声。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古人认为立冬后雉鸡之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雉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这其中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奇妙想象和对生命变化的独特理解。

03立冬风俗习惯

立冬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迎冬等民俗。同时,立冬也有吃饺子、吃甘蔗、吃生葱等食俗。

“补冬”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补冬”吃甘蔗

福州立冬要吃甘蔗。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舂“交冬糍”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吃涮羊肉

老北京至清代宫廷时在立冬时就会涮羊肉,具有温补之效的羊肉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涮羊肉时还可以配一点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这样的蔬菜用来平衡羊肉的湿热特性。

围炉煮茶饮酒

对于古人,一方面立冬标志着冬季开始,这个季节是最寒冷难熬的,另一方面冬季也是三季农忙之后难得的消闲之时。围炉煮茶饮酒也绝非如今才有的享受,早在唐宋之时,古人就会在立冬开一炉炭火,宴饮聚乐、吟诗唱曲。

还有些地方在立冬时有祭祖祭天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怀着崇敬之心,向祖先和天地祈福,感谢上天赐予的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在古老的仪式中,人们献上祭品,燃起香火,那袅袅升起的青烟,带着人们的心愿,在冬日的天空中飘荡,仿佛是人与神灵、与祖先之间的一种特殊对话。

05立冬的诗篇

立冬的诗词,更是为这个节气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唐代诗人李白的《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描绘出了立冬时节诗人慵懒而又惬意的生活状态。寒冷的天气让笔都冻住了,新诗也懒得去写,唯有那温暖的火炉和美酒相伴。在微醺中看着月下的墨花,恍惚间竟以为前面的村庄已经被白雪覆盖。这种意境,既有冬日的寒冷与宁静,又有诗人内心的豁达与闲适。

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即事二首》(其二)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

廖梦得:的立冬即事》

寒雨无声湿落花,凄风不解苦田家。蛰虫早已休眠态,草木盼春再发芽。

写尽冬的萧瑟与对春的期盼。

写在最后

立冬,是大自然的一次休养生息,是生命轮回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季节的变换,领悟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我们可以像古人一样,围炉煮酒,静赏雪景,或是与家人团聚,共享美食。让温暖在寒冷中传递,让希望在寂静中孕育,等待着春天的再次来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