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从一杯牛奶到一盘狗肉,成长是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的妥
友情提示:本文有剧透,有意观影的朋友,建议观后再来阅读!
1
《狗十三》是曹保平导演的作品,故事发生在2006年的西安,讲述了一个初中女生的青春与成长。电影2013年就拍好了,网上传言这片一度遭禁,所以迟至近日才跟观众见面。看完全片,完整度很高,看不出删减的痕迹,也找不出什么特别能触碰到广电逆鳞的点。
《狗十三》海报因此我更加相信另一种说法:导演基于对当时电影市场的判断,雪藏了这部电影。
为什么呢?看看2013年的情况就知道了。那年,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黑马之姿横扫影市,狂揽七亿票房。之后的几年里,打着青春的名义,毫无节制地消费70后、80后青春回忆的电影跟风而来,然而情节却都逃不过一个又一个的套路:纹身、堕胎、群架、车祸、辍学……
这些未必不是青春,然而却不是大部分的人青春。
问题是:有人会去看普通人的青春吗?
2013年极少,2018年仍然不多。看看《狗十三》的市场表现就知道了:12月7日上映,截止12月19日,猫眼统计的票房为4500万。即便以文艺片的标准而言,这样的票房也不算特别起眼。
2
说完电影周遭,现在来关注一下电影本身吧!
李玩(张雪迎饰)是一个初中生,父母离异,父亲有了新家庭,所以她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李玩爱好物理,想报学校的物理小组,但因为英语太差,被父亲逼着报了英语小组。父亲为了安抚她,送了她一条狗作为补偿。李玩本来赌气不接受那条狗,可狗不粘别人就粘她,渐渐地她也喜欢上了狗,并给狗起名叫“爱因斯坦”,全当是弥补没能报名物理小组的遗憾!
李玩有自己敏感而完整的内心世界,然而家里没人能理解。他们的爱不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更像冰雹,解得了暑旱,却也把你的世界击打得七零八落。在这个家里,李玩的这份孤独,唯一的寄托就是爱因斯坦。
少女与狗的初次相见可是,好景不长!爷爷出去买菜的时候弄丢了狗。
李玩疯了一样,大半夜跑到街上找狗,搞得一家人不得安宁。过了几日,李玩心里已经渐渐接受了爱因斯坦的丢失,她那套平行世界的理论,也在帮助她走出失去爱因斯坦后的痛苦。可是家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找来一条相似的狗,告诉李玩这就是“爱因斯坦”。一家人指鹿为马,连跟李玩无话不说的堂姐李堂,也在众人的眼色下“认鹿为马”。
大人们采用了一种大人的方式,他们兴许知道假狗骗不了李玩,这假狗更像是个台阶,他们希望李玩能够顺着台阶下来,一家人和和美美。李玩如果接受,那就是“懂事”,知道体谅大人的难处;如果不接受,那就是“不懂事”,得学着慢慢长大。但是怎样让李玩长大呢?可以说教,也可以暴揍。在电影里,先是一顿暴揍,再来一顿说教,这大概也是许多人的青春记忆了!
李玩的逻辑我们很容易理解。丢了爱因斯坦她伤心,但她可以理解;实在找不到,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时间一长,她总会接受。但找来一条假狗,还强迫她认可这就是原来的爱因斯坦,这种赤裸裸把她当作白痴的做法,让她极为反感。反感导致夜不归宿、借酒消愁,害得多年不出家门的奶奶,在找她的时候差点走丢,李玩最终招致了父亲结结实实一顿暴揍。
3
这之后的李玩,明显“长大”了!
她接受了假爱因斯坦。虽然萌生过抛弃它的念头,却因为看到被英语老师打死的那只蝙蝠,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她接受了突然冒出来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虽然在弟弟生日的宴会上,她被贺喜的人群挤出镜头,只能一个人默默躲在众人身后。
这些人的背后就是李玩她接受了饭局上父亲让她敬酒的要求。虽然在走进酒店的那一瞬,旋转门刚好把她和前面三个人隔离在两处,一处是她自己,一处是父亲的一家三口。
有限的妥协还不够,还得妥协更多。或者说,李玩的成长还不够,还得成长更多。
她的反抗越来越少。
假爱因斯坦因为被年幼的弟弟招惹,没有安全感,向人狂吠,最后咬伤了弟弟。在家人众口一词的斥责下,父亲不得不把狗送走。这次李玩没有试图留下狗,她只求父亲不要把狗送去火锅店,然而并没有得到回应。就在那个晚上,她人生中第一次喝完一整杯牛奶。一个不喝牛奶的人,吃面包噎住了,眼前却只有牛奶,喝还是不喝呢?这是一个问题。李玩选择了喝,或者说,她不得不喝。
闭着眼,也就喝下去了李玩获得了物理竞赛奖,父亲高兴得哭了出来,还让她随便提要求。李玩只想知道假爱因斯坦的去向。父亲并没有把狗送去火锅店,而是送到了流浪狗收容站,可是狗不吃不喝,最终死了。李玩没有哭闹,带上笑容参加了父亲为她举办的庆功宴。有位热心的叔叔特地为她点了一道招牌菜——红烧狗肉,看着那块狗肉放到了李玩盘子里,所有人的眼神都出卖了他们紧绷的神经。当李玩终于挂上笑容,咬了那块狗肉,这些人终于露出了由衷的微笑:玩玩到底是长大了!
从一杯牛奶到一盘狗肉,成长是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的妥协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别人给不了,电影也给不了。答案需要自己去找。
4
如果只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那么虽然好,却并不深刻。当你切换一下视角,不从李玩的视角看问题,就会发现爷爷、奶奶、父亲,甚至后妈,哪个人又真的错了呢?
爷爷弄丢爱因斯坦的时候,正在为宝贝孙女挑拣最喜欢吃的大闸蟹;爷爷夜里跑出去,找寻狗未归的孙女,却被盛怒的孙女一把推到,扭伤了脚。
奶奶更是自始至终都在维护孙女,做吃做喝不说,也从来没有打骂过孙女。奶奶给生闷气的孙女送饭,李玩却摔了碗,把饭喂了狗,奶奶没有生气;父亲开车带着李玩找到迷路的奶奶时,奶奶也一点没有生气,第一句话还是关心孙女好不好;父亲打李玩的时候,奶奶边哭边阻止儿子下手,比打在自己身上还疼。
父亲的脾气有点暴躁,但对李玩也是真正的爱护。看到女儿酗酒夜归,害得老母亲半夜出门找她,还迷路回不了家,不知道有几个人可以压得住心里的怒火?然而刚刚打过,心里大概就后悔了,所以会有后面的道歉,要知道所有父亲都不会在儿女面前轻易掉下眼泪!父亲嘴上没说,却抛开妻子的要求,遂了女儿的心愿,悄悄把狗送去了救助站,而不是火锅店。
就连确实有点小盘算的后妈,对李玩也没有像大多数影视剧里那样,怀有先天的恶意。这个后妈特意向李堂打听李玩的喜好,送了李玩一双溜冰鞋;李玩陪着弟弟玩转椅,弟弟摔了之后口口声声:“打姐姐!打姐姐”,后妈也没有无理取闹地怪到李玩头上。她虽然没有做的更好,但也从来没有针对李玩,这实在算不上错,毕竟没有多少感情基础。
爱没有问题,问题是爱而不懂。
爱而不懂也不算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根本不试图去懂。
一对父女 两种悲伤5
如果再换个视角,从狗的角度看一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爱因斯坦就是李玩,而李玩也是爱因斯坦。所以李玩安抚惊恐的爱因斯坦时,说的那句“不怕!”,大概也是说给她自己听的吧!
爱因斯坦丢失后不久,李玩告别了自己一大半的青春,剩下的李玩可以叫做假李玩,正如假爱因斯坦。假爱因斯坦死后不久,李玩吃了人生中第一口狗肉,差不多告别了自己的青春,剩下的李玩几乎完全有别于以前的李玩了。
但电影并没有散发一种完全令人绝望的气息,爱因斯坦并没有死,只是李玩不敢认了。在她这里,它会死,但在另一个平行的世界里,也许不会呢?
一口狗肉 这是真的长大了吗电影里还有一些支线剧情,比如楼上的鸟叫,李堂和高放等等。有些是暗喻,有些则展示了另一类人的青春。总之,在这部电影里,你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我并不想推荐给大家。
看不懂的人,会说电影不好,影响电影的声誉;看得懂的人,我知道你们一定很心疼,心疼自己,也心疼别人,而我并不想看到有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