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灵感的积聚|【连载日记前言】
2017.5HC题记: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自传。
上初中的时候,有幸读到《孔子》人物传记,书中平实的语言和纪实的方法深深地印刻在大脑中,曾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模仿写自传,大学时期也曾提笔写,却发现无从下手,参加工作后,也想重拾,但是最终也没拾起。直到最近读到《安妮日记》,还有和HC的奇遇,让我有了重新动笔的信心。
《安妮日记》是世界经典名著,经久不衰的被传诵着,其实他更像一本自传,用日记的形式呈现。
两年多的时间,安妮写成了一本书,从十三岁生日开始,从收到珍贵的日记本生日礼物开始,她开始用笔记录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在困境和逆境中,她不屈不挠、积极进取;和命运做斗争。最终为世界留下了经典著作。
安妮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个商人,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适的幸福生活。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下令取消犹太人的国籍。安妮一家移居荷兰,在阿姆斯特丹继续经商,安妮也进了学校,并结识了一些朋友,渡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纯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即《日记》中成为“后屋”或密室的地方,除了他们一家之外,还有一家三口和一个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战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每天都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能弄出一点声音来,生怕被在楼下和库房里工作的人听见。窗户钉上扳子,拉上窗帘,遮住一切光线,只在夜里才偶尔能打开窗户,吸一口新鲜空气,安妮躲进后屋时刚满十三岁,到刚十五岁过,本来是一个花季少女,本来正应该尽情享受阳光、友情和欢乐,却不得不躲藏在与外界隔绝的小屋里,忍受恐惧、饥饿、病痛,可以想象,这对一个活泼、开朗、率真、又爱思考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多么大的折磨啊!恰好这时候她得到了一件生日礼物,一个日记本,从此她就把日记本当成了知心的朋友,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基蒂。她以给基蒂写信的形式,倾诉心中的一切感受,讲述后屋中发生的故事,也就是这本日记帮助安妮渡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光。
安妮骨子里的高贵使人仰慕。日记本是安妮希望的寄托。
灵感由此产生,如果,我们也给自己一个时间期限,给自己每天写点文字。在这个喧嚣而不可懈怠的都市里,我也只能在这凄寒的夜晚,对着清冷的窗,呼吸一下这得来不易的空闲,对着这不断跳动的电脑,诉说着自己内心中孤独和遗憾吧。
白天不停的工作,躲在办公室,像极了一只囚禁在笼子里的小鸟,渴望自由,渴望飞翔。这不正如那个被破躲在后屋里,不见天日的小安妮么?
又是一个独自看星星的夜,我模仿着安妮,把对生活的这份渴望,寄托在这日记本上,也同样寄托给远方的你--基蒂。
透过窗,呼吸这清凉的空气,一日的疲劳烟消云散了,安妮如此小的年纪,却有心灵的寄托,而我们呢?
喧嚣的都市,把形形色色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却束缚了我们飞翔的翅膀,正如安妮,被社会逼迫,不得不封闭拥抱世界的心灵,把这份向往,寄托在基蒂上。
安妮的童年可以说是不幸的,但又可以说是快乐的,在她如此小的年纪,经历的却是常人不能接受的孤独,但却把他的心,印刻在了日记上。
我本该活泼,开朗,率真,却因生活而封闭,把本心收敛,却要在这凄美的夜里,对空畅谈,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还好,安妮有了基蒂,我有了你。
安妮如我,我如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