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与写作:文字的趣味性
惊艳总是孤独的,因为你格格不入音频整理版,尊重音频,还原现场,故有些语言非书面化,将就看吧。
大家好,我是小刀,今天呢,由我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写作的一些个人感悟。
为了不打扰别人,我得关了门压低了声音说,像做贼似的,听不清的,你就猜吧。初次听到我的声音,请不要紧张,其实我更紧张。
初来简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偶尔会有人简信冒出来:小刀,男的,女的啊?
小刀,多大啦?
一次两次还成,人嘛,都有好奇心,次数多了,我就有点懵了,我来错地方了?简书即不是世纪佳缘也不是百合网,问的问题咋都像找对象呢?
后来遇到了林柳青儿老师,我说了我的困扰,她建议我把年龄改了,就没人搭理我了。
我一寻思这主意不错,我就偷偷把年龄改成了00后,结果又引来了质疑:这么个小不点,不可能写出这么成熟的文字,一定是枪手干的。
好吧,我继续改,写成55后,我想这下可安静了。
结果简信又来了:小刀叔,看您写的游记,总是带着儿子去玩。
我一看很开心啊,这才是真正的读者,完整地看过我写的东西了。
被认可,总是得意的。
我还没开心上一分钟,人家又来简信了:小刀叔,您游记里放的照片是您儿子不,有对象了没?
真的,我就是想写点东西玩,不把自己搭上,难道还要把儿子搭上不成?
不过有一点那个小美女(看头像是,真人不知道哈)说的没错,我初来简书就是写游记的。我可以自豪地说,有些简友是看了我的游记才记住我的。他们普遍的认同,我写的游记和别人不一样,有趣。
很多文笔很棒的作者报怨文章没人看,或者看了一半被扔下,这是很伤心和伤自尊的事。为什么那么认真地写仍得不到共鸣?
究其原因很多、情节不行,内容老套,人物呆板,结构混乱,不合逻辑,没内涵,没深度等等,但文字读着没趣没味,应该算是其中一点。
言归正传,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下文字的趣味性:我今天的主题是【小刀与写作:文字的趣味性】,为什么是与写作,而不是谈写作?
因为我是在讲我自己,而不是在讲课。先声明,首先,我这个人不会讲课,我也不是什么大学老师,我一直想混一个文学方面的文凭,不过,现在大家可以放心了,我已经失败了。
我倒是有个徒弟是汉语言专业毕业的,有一天,她跟我说,师父,我把你写的东西,推荐给我的研究生导师了。过了一会我导师给我回了一句,你以后还是叫他老师吧,酸溜溜的。
顺便说一句啊,我这徒弟不在这群里也不在简书,大家不要猜了。前几天我还在我们的C专题的编辑群里说,我的徒弟要结婚了,我送点什么礼物呢。
茶茶说了,送石头。我想啊,石头可以送,还得包红包吧。掐指一算,我还有四个徒弟没结婚呢,这样排着队的包红包,我得卖多少简书贝啊。
话拉回来,其次,我对文学更是一知半解。我只是谈一下我个人的感悟,不代表小仲马,也不代表他爹大仲马,谈的内容可能会误导群里的各位老师,你要是听了当真,容易上当,忠告一句,自行甄别吧。
关于趣味性,明眼一瞄大家就懂,一是有趣,一是有味。
第一方面,关于有趣,我翻翻东方不败送我的葵花宝典,挑几个一招致命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平凡的句子里夹着出轨的文字往往意想不到地会抢到C位
为什么是出轨?简单点说就是守规矩的人不这么用的。
我在走川藏线的时候,有一段路非常有名,叫99道弯,也叫七十二道拐,去过的人都知道这地儿。
当时,站在山顶,我很激动,激动不是因为这段路没谁了,而是总扬言要开遍全中国的小刀,这么著名的路,一厘米没开着!
为啥?俺家那位看到这么七扭八拐的路也激动啊,有驾驶证的人不开一段,对不起舒马赫啊!她就和我商量 :老公,我先开一段,然后给你开,怎么样?
我一想,这没毛病,再说,我目测一下路况没那些网红瞎说的凶险,就是弯多呗,慢点开不就完了。女司机也要给尝试的机会,开吧。
这下好,她把着方向盘不松手,一下子秃噜到山根底下。停车的时候她瞅着我,看我苦瓜表情来了句:不好意思啊,老公,没舍得撒手,开过头了,要不,咱调头,你再开回去?
我说痛快倒地方吧。上了车我就直接向前冲了。她纳闷了,不开了?
你说还开啥,今天晚上必须赶到波蜜,这一上一下一折腾,两个来小时没了,到不了目的地等着半路喂狼吗?哪有时间了,走吧。
在左贡吃饭时,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个照片,配了一句话:72道拐,拐到你怀疑人生。然后很多关心的朋友留言:注意安全啊,留条小命回来啊诸如此类等等。
我跟了一句:TMD,等我有钱了我非把它捋直了不可。
然后大家沸腾了,各种评论五花八门:
兄弟,需要我捐点不。
呀,快点,我帮你捋,给口吃的就成。
我去,东北人就会吹大牛。
哥,啥时候开工啊,给个老脸,兄弟我包一段工程。
那个谁啊,有那钱不如给咱村修个厕所呢。
老同学,貌似成本有点高啊,别嘚瑟了,开始攒钱吧。
捋这个字本身并没有太突出的意义,平时书面用的也不多,但用在这,整个句子就活了。
善于捕捉文字的灵性,让普通的文字打破常规的应用,不动声色地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文字出彩不等于刻意在文字上矫揉造作
好的构思,在人物、在情节、在结构,在内涵,这是一篇故事或者小说灵魂所在。文字的运用如同女人化妆,你的文章是素颜出镜,还是美颜脱俗,那就看你的文字功底了。
如何灵活摆弄它,而不是被传统束缚?
中国的文字几千来年一直在演化,变化的不仅仅是它的外观,它的含义, 甚至还有它在句子中的排列组合运用等。时代在进步,汉字也一样,作为一个写作者,不要受固化的思维和传统影响你的拓荒精神。
前人的文字营养我们会吸收,这就像人吃东西,吃个辣椒总不能脑子里生出来的是辣鸡,更不可能还是辣椒,吸收的辣椒的营养,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分享一下我写的的《一扇桃花》里的一段:
李香君躲在侯方域的怀里既惊喜又是感慨,一红尘女子遇到如此钟情之人,还欲何求?
夜色渐浓,李香君的内堂闭窗锁户,大家都是成年人,此处省略一万字,就不要扒门缝了哈,都散了吧。
我这段用词很简易,甚至简陋,没一个高大上的词汇,还会有跳戏的感觉,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就是打破常规的语句用法。时代发展这么快,你干嘛还让你的文字在原地打转转,它不是给秦始皇看的。
比如,我在她恋里的一句:
她离开我的视线,我心里就会吊起来水桶。
这一句啊,大家一看就明白,其实就是心情七上八下的描写,很俗气,但并不刻意。
还有一句也是《她恋》里的一句:
当时我的眼直放光,似乎看到了城里的中学大门根本就没上锁。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大门没上锁和大门向我敞开,一比较,效果自然不同。
《她恋》里的一句:
自己长肉还怪大米啊。
没有一个复杂的用词,换个思路去应用罢了。说完这些,有个误区,要提醒大家注意,尽可能少用网络流行语,除非你是给特定人群看的。
网络流行语有鲜明的特定性,时效性,保鲜度很低,一来很容易消失在语言前进的脚步里,二来,你用这词的梗,很多读者根本不知道。
摆弄文字的运用,不是把一些你认为很有梗的流行语硬塞到你的文字里。
三.我们是文字的搬运工
我们不是在创造文字,我们只是文字的搬运工。你把文字搬起来,怎么砌在一起,就像泥瓦匠垒砖头,这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记住一个原则即可:文字如脱缰野马,却永远离不开那片草原。你可以天马行空,但切记别飞上天了,却不知所云。
你想写着玩,怎么写都无可厚非,你想提高写作水平,就不要由着性子来。很多作者写完的文章,在不被认同的时候,并不是反思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是不停地向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
别人看的是文章,即然没得到认同,你解释完了就会认同了?我觉得不会,说好的都是客气。想提高,切忌自负,更不可自闭。
关于文字的应用,因为各为一方水土,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异。你的方言化可能会让读者认为你的天马行空有点不靠谱。
记得我在《她恋》里有一句:十左右名。
几个热心的友友指出来,应是十名左右吧。
我惊讶于大家看得这么细致,同时也意识到了方言的误导性,因为我老家那说话习惯就是十左右名,而不是十名左右,最终我没有改,也不再解释了。
所以以我的经历告诉大家,用方言要慎重,除非你这篇文章或者你塑造的这个人物,地域性特别浓。
我们都是文字的搬运工,搬错了容易砸了自己的脚。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跳不出那潭死水第二方面:谈一谈关于文字的味
我觉得所谓味,其实就是情感,在文字中倾注你的情感,让文字传导温度,它就散发着诱人的味道了。
初遇简书,看到简书这两个字,我就很喜欢,我的理解定义我的方向,简书,用简单的文字书写人生吧。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看法:
一.越朴素越真挚
有些作者喜欢用生僻字或者引经据典,显得高深莫测,不查字典看不明白。嗯,我没文化,我看不下去了。
阅读也是一种体验,体验不好自然不跟你玩了,我一俗人,陪不起你,你自己高深去吧。于是,你的读者就走散了。
文字就是一个小小的方块,常用的汉字就2500个,还有1000个也有用,或用的略少。那么如何让这3500个字活起来,是爱好文字的人必须认真研究的事儿。
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在于句子的顺畅与质朴,就像拉家常,读着很舒服,不会突兀,拗口。
比如我写的那篇《胡杨》,通篇没什么惊人的句子,就是大白话,一点点地向大家诉说了一段往事。不做作而显得真挚,就有了触人心弦之处。
写作时,不必刻意去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认真地,简单地,让你的情感在文字中流淌,你的文字就绑住了读者的情绪。
我很久以前有篇文章《那个在若羌的兄弟》,很短,在我眼中称不上是文章,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故事小说里设定的冲突,没有悬念,只是我很啰嗦地叨叨一番。
就是这么一个小短文,有好几个人私下和我说她看哭了。说这一定不是我编的,看着像真事一样,掉人泪。我说我的文章就是催泪弹,虽说当量小点,但总能炸出几滴泪来。
那么这催泪弹里装的弹药是什么?其实成份很简单,那就是朴素真挚的文字加了情感的催化剂。
二.爱在你的视线里
我们要写些什么?写你最熟悉的。你熟悉的你才懂,你的情感才有处安放。很多人喜欢幻想,然后开始编花篮,乍一看,很美,但一咀嚼很无味。
想像文章不可以写吗?当然可以,但更适合脑洞题材,不适合情感类。你让你的文章有情感,是因为你懂,你把你的情感融入其中并得以升华,一点点传导给读者。
这种懂,来自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感悟。你把这些熟悉的人和事整理出来,再给予艺术加工,就事半功倍。你的文章必须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这种自我感动并非自嗨,很多人写作很自嗨,把自己写得手舞足蹈的,泪流满面的,但读者并不买帐,大家不是二傻子。
你要在情节中,又要跳出情节,你把这些添加了情感的作料,最后都像辣椒面一样撒在了你的文字上,于是,大家跟着你一起掉了眼泪。
爱,就在你的视线里,你不要视而不见,却去追求飘乎不定的气泡。清醒地先剖析自己,才能写出美丽的文字。
我有篇文章《我把录取通知书烧了》,并没有精彩的情节,也没有花哨的文字,但也在小范围收获了感动。
这篇文章写的并不是我自己,我只是把我身边几个片断组合在一起,比如文中的我,不肯上学,这肯定是我,不肯上学,能是别人吗?我当仁不让。
比如天热爬到屋顶上睡觉过夜,是我小时候和我舅舅的事,他给我讲天文,其实也没那么浪漫,舅怕我睡着了一轱辘从屋顶直接掉下去,像彗星似的,刷的一声,没了。害得他一晚上没敢睡。
比如爷用养羊的方式把我重新赶回课堂。关于这个桥段,是我有一次,在农村看到一大爷放羊,羊撒欢了到处跑,把老大爷折腾够呛,我通过这个加工出来的。
关于造火箭,这铁定不是我,小刀只会摆弄弹簧刀,哪会造火箭啊。但也真有其人,这是我有个初中同学,他考上了这个专业,现在某处造火箭呢。
我就是把这些不同时间的事,不同的人物,真真假假串到一起,重新塑造了一个我。而这些都是我熟知的,简单的语言,加入了情感,对,这情感就是辣椒面,而让文字动了真情。
关于文字的趣味性,我就谈这么多。再次说明,不是讲课,只是谈我自己,分享给大家,觉得有用呢,就听听,没用呢,你也听听,不然你咋知道没用呢?
我觉得最有用处的,就是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读不同时代的,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的,才会领略文字的丰富与美。
有的友友问我,各种写作宝典也看了,写作培训班也报名学了,可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满意,怎么办?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你可以考虑再报报书法班或者舞蹈班啥的,看看啥更适合自己。
好,今天分享到此,我这属于自嗨,不是讲课,如果不爱听,结果还听了,那么我补偿一下,我在群里发个红包。
(发红包)
都抢了啊,反正抢红包的人一定是不爱听的,谁抢的最大,谁最不爱听。
再次声明,不是讲课,都是胡侃,谢谢大家。
你说给我的美好永远是水中楼阁,毕竟此生两相隔原创图文,谢绝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