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4本--《黑与银》阅读笔记
《黑与银》,整书阅完
阅读及笔记时间:2017年7月,23日,约3小时;
阅读书本:《黑与银》;作者:【意】保罗·乔尔达诺;(译:魏怡);2016年3月第1版;上海译文出版社;P1-156页;
阅读目标:了解一些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与作者的写作风格
阅读方法:影像阅读、慢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2小时,笔记1小时。
当时在诚品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的初衷是增加一些不同国家作者写的作品,以获得更广泛的视角,乔尔达诺是一位意大利人、出生于1982年的物理学博士。其实读这本书略有点吃力的,虽然它很薄,还是一本小说,但因为作者的思维跳跃比较频繁且表达多用理工及科学男既理性、高冷、又细琐的方式。于是,边读此书时,我不断地思索着该从哪个角度去写读后的笔记,若是放在以前阅读不写笔记的习惯下,虽然读了两小时却一定收获极微,而笔记的确能帮助我梳理与思考,并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谈谈阅读感受:
关于意大利这个社会:
以往我们看到很多关于意大利的描写,大抵停留在美食、时装、帅哥上吧,只有一个模糊的风情万种的印象。我记得蒋勋先生曾说小说是反映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的确,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意大利平民社会的样子。在意大利这个西方国度,伦理架构与中国完全不同,孩子成年后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与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更独立,在我这个中国人看来,他们独立得少了很多温情,因为意大利的这些年轻人要面临的油米柴盐与中国年轻人一般无二,一面是要在社会积极打拼、另一面是要同时照顾好家里,难免手忙脚乱。虽然我也不赞成子女成年后太依靠父母,但在中国社会中父母在子女最初打拼的一些年帮衬一些,的确也是中国年轻人平衡过渡到完全独立的一条充满温情的路。
另外,从小说中可以了解到,平民患上癌症同样是束手无策,绝大部分患此病症的人都会撒手人间,书中的主人公夫妇一个充满理性、另一个更多感性,当他们面对前保姆身患绝症时,他们的应对方法与我们这个社会几乎没有不同。
关于爱情及家庭:
本书以年轻的丈夫、一位大学粒子物理学助教,年轻的妻子、一位室内设计师,他们的儿子、刚读小学的小童,还有他们的保姆、一位孤独又热心的A女士,四人的生活为主线展开小说的描述。而其中保姆A女士的加入、辞工、生病、离世是一条贯穿小说的主线,引导小说跳跃式前进。作者用三种颜色来代表书中三类性格,男主人—丈夫是黑色的,代表理性、忧郁、细腻与有序的;女主人—妻子是银色的,代表感性、开朗、粗线条与无序的;保姆—A女士是红色的,代表热情、黏稠与坚定。当A女士在照顾他们家的时候,她是主人公全家的家务依赖与精神依赖,因为她的存在主人公一家生活有序,夫妻情感协调,虽然彼此个性有异但能好地融合;当A女士因病而辞工时,主人公一家陷入了烦乱中,内心不断抱怨着各种各样家庭责任,因着家境的杂乱,夫妻俩的感情开始出现疏远,不同的个性却成了夫妻貌合神离的导火索,他们彼此仍相爱,但无法回到从前稳定有序的生活中。在我看来,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固然有之前太过依赖A女士的因素存在,但更多的是他们缺乏沟通,如果能增加些沟通,即便有长期依赖的保姆突然辞工而造成的暂时不便,也能很快克服。因此,在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沟通,彼此理解,彼此帮助。而对家庭的责任,这本来就是组成家庭必然应该负担的,在我看来,组建家庭有组建的欢乐,当然也有责任及义务,它们是密不可分的,责任应该全家共同承担,所需者应做好周全的计划,比如小说中讲到的可能的二胎,再生二胎家庭是否能承担,经济与精力是否能应付,而不是一方做了决定另一方片面地认为不妥,说到底还是对家庭责任与权利的观点问题及如何加强沟通的问题,婚姻当然是与恋爱有极大区别的。
关于作者的写作风格:
作者的处女作《质数的孤独》曾获得过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文学奖。从这本书来看,有些过于高冷、倔敖,不知是否翻译导致的,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这样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