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人际交往更自由更快乐?你想要的答案都在这篇文章里

作者 l 石小柴
来源 l 石小柴(ID:shixiaochai520)
01,
我归纳的人际交往中的三不原则分别为:不争辩,不建议,不干涉。与我们每个人联系紧密的人无非是家人、亲朋、好友,其他的一些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弱化。
我说过争辩、建议、干涉的背后,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即我是对的,我比你有理,我懂得更多,我比你能干,你得听我的。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可以分为这样的几种情况: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事实上,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时候,不太容易与人争辩、给人建议、对人干涉,因为这时候大多缺乏底气。
那么反过来,当我们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底气足的时候,就容易争辩、建议和干涉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特别容易觉得自己是知道的。
02,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可分为这样几种情况:我们都是错的,我们都是对的,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两方都是错的和都是对的,本来就没有争辩、建议、干涉的必要,即大家都有盲区或大家只是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读。如果一方是对的一方是错的呢?对对的一方来说,都有炫耀、逞强、嘚瑟的意味,争辩、建议、干涉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破坏人际关系的利剑。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办法保证自己一定是对的,自己一定更有理,自己一定比对方懂得多,自己一定更能干;即使偶尔能够保证,又能怎么样?
每个成年人最终都只能对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为其承担一切后果,不管这后果是好的还是坏的。
越是知道这一点,越不敢轻易与人争辩个对错,越不敢随意给人个建议,越不敢无理对人进行干涉。因为承担后果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除了父母对自己未成年的小孩或者夫妻双方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这个权利外,其他人概莫例外;并且也仅仅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父母有一定程度的例外,只是因为父母不得不为结果兜和负责。夫妻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例外,只是因为夫妻之间更多的是命运共同体。
03,
人际交往不是辩论赛,人际交往不是建议场,人际交往不是干涉池。
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无需争辩你对我错;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客观建议,但是在别人主动向你征求意见的时候,且你的意见只是供对方备选;我们偶尔可能也需要干涉,但是这种干涉绝对不是一种破坏。
快乐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来应该很简单,但是为人际关系所累的人,比方说吃力不讨好或者疲于应付等,多半是自以为是,多半是边界不清,多半是自私泛滥。所以,不争辩,不建议,不干涉,就是破解人际关系障碍的有力武器。另外这跟不作为没有关系,也跟情感远近没有关系。
本文来源:自媒体@ 石小柴,作者是石小柴。
青年创业者,持续写作者。分享终身成长、思考致富、自由生活。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