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营明清·0206
王守仁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他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是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这是因为他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也因此被封为新建伯。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王阳明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他的思想。
王阳明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五岁的王阳明第一次开口说话便会背诵《大学》,十二岁在私塾读书时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大事?”并答“天下第一等事乃为圣!”
(联想到有一次采访大班毕业的孩子。“你长大以后的梦想是什么?”有一个孩子回答“要当国家主席。”等这段视频在毕业典礼上播放的时候,家长一片惊呼。小小年纪,有凌云之志,都非寻常人啊。)
王阳明三次参加科举,前两次皆下第。他的父亲开导安慰他说,此不中下次勉而中矣。王阳明沧桑的笑说,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而为之懊恼为耻。
阳明心学
34岁的王守仁因冒犯刘瑾,贬任贵州龙场驿驿丞,一个掌管驿站的不入品小官,在人迹罕至的西南边镇,王阳明潜心研究,龙场悟道。终于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致良知说。
先生对自己心学总结了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心的本源没有善恶的区别;只是有意念的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人的良知看到善会喜欢,看到恶会憎恨;为善去恶是格物,纠正错误的事情,且有好的作为都是出于对事物的理解。
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而不行,并不是真正的所知。人们做不到是因为工夫还不到,参透了自然就可以做得到。人们做为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且体认一分良知,就要行一分。知行本为一体,知行合一,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