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宽容
倘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言不虚,那么每一类人所感悟体察到的都只是和自己有几分类似的人,这便形成了圈子。很明显,圈子是有排外性的,想进来不容易,想出去也不容易,也因此会让圈子里的人变的狭隘。
但是,世间众生万般相,总会有不同于自己的一类人,那对这类人的态度是理解还是无视或敌视就反衬出自己是否足够宽容了。宽容的人心中绝不只是自己,总会有一点空间留给别人,而那空间的大小就决定了人的“德”吧。
宽容待人第一重境界:理解。凡异于己者,或行为,或思想,而在我看来,有什么样的行为背后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所以,异于己者,盖见解也。对此,如不反感厌恶,不如试着去理解吧。
人的行为背后是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或观念,正所谓“行随意动”,而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来源有很多,大多是过去的经历,所以我们面对的个人,说的抽象一点,倒十分像一本书,一本故事书,放弃成见,去读读吧,至少不在上面乱涂乱画。
多少次,面对不理解,重者人们嗤之以鼻,来一句“你神经病啊”;轻者投以怪异的眼神,说一句“这人真奇怪”;稍好的一些选择视若无睹,不管不问,于此,在我看来,也优于背后窃窃私语。理解其实很简单,若有可能,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倾听。
宽容待人第二重境界:接纳。如果自己修养足够深厚,你会发现,世间万物皆可容。这个容纳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了悲悯之心后对世人的大慈悲。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或多或少会有不爽的经历,也因此有了伤疤,成了各种相,造就出今日的你我,所以从整体上看,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大奸大恶,又有几人不能接纳呢?当然,若你的修为有佛陀的境界,那真是“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对此,我愿奉上这双膝盖。
接纳,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悲悯心。
宽容待人第三重境界:无我相。恭喜你,你成佛了。试想,都没了自己,那空间不都是别人了吗?这岂能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我愿奉上双膝,永不收回!
其实,关于这个,我曾经认为“老人是最接近佛陀的,因为生命将尽,更容易大彻大悟,更容易献出余热,因为油尽灯枯之日会容易无所求吧”,后来慢慢发现,还有一样东西能有这作用,那就是——微笑。我一直幻想着一个常年修佛的人脸上是否会洋溢着祥和之光,但至今未曾见过,但微微笑意的脸依然会让人赏心悦目,感到温暖,也算有几分功德吧。
平凡如你我,静静地相处,真诚地给彼此留点生存空间,不也挺好吗?挺喜欢一个书名《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嘿嘿,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