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专栏

摧毁孩子自信的5种行为,90%的家长都想错了

2018-06-30  本文已影响22人  b9e90756e643

一个不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力的;一个不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决断力的;一个不自信的人遇到困难很难再振作,所以,一个不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幸福的。

但是现在自信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孩子。您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当孩子以碰到新事物时,就畏畏缩缩,不敢上前接触,缺乏尝试的勇气。即便您在一旁不断的鼓励,孩子还是缩成一团,一动也不敢动,为何孩子一遇到新事物就变得如此没有自信呢?这种情况实际上跟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有关系,长期的亲子交流存在某些错误因素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在日常的家庭教育里,我们哪些行为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

1、替孩子代劳一切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烈的自信心,希望又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以此来向长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而长辈却恰恰认为孩子幼小,是不能独立完成某项事物的,并强行剥夺了孩子的独立的权利,结果就是客观上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2、孩子做什么都批评

父母亲爱子心切,希望孩子做任何事都是最出色的,因此会强行加给孩子超高标准,很多都是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当然也就无法达到父母的殷切希望。其后果就是,父母生气孩子完成的不够好,孩子因为完成的不够好而变得沮丧,之后的自信心也会大打折扣。

3、主观性的赞美太多

花儿的成长的确需要肥料的滋养,但过多的肥料只会导致花儿营养过剩而枯萎,对孩子的赞美亦是如此。父母的过度赞美,自然伴随着过高的期望,但是如果是不符合孩子的实力,那么希望越高,则失望越高,屡次的失败对于孩子长期自信的打击可想而知!

4、永远给孩子最好的

父母爱子,往往会尽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虚浮的外表”,而非“内在能力”。当看到有人穿的比自己好看,吃的东西比自己更美味,用的东西比自己更好,便会产生失落感,由此引发孩子价值观念错乱,对个人自信的危害也很显著。

5、整天陪着孩子

孩子逐渐长大,很多事情需要开始学会独立去完成,而非再由父母帮手。父母也需要学会逐渐放手,将生活的自主权逐渐移交给孩子,若还是像孩子幼时,亦步亦趋的整天跟随着,永远事事帮手,孩子哪里有机会去学习如何独立呢,长大后也只会变成一个缺乏自信、自立、勇气的巨婴。

男孩的母亲并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她为男孩找了一份差事——课余时间在街区里挨家挨户订报纸。上世纪60年代,一个混血男孩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他的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来自美国的一个中产家庭。男孩因为肤色问题的困扰,在班上少言寡语。每当老师提问时,他的双腿就开始不停颤抖,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老师无奈地告诉男孩的母亲,这个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在母亲的鼓励下,男孩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努力地与他们沟通,征订报纸出人意料的顺利,几个邻居都成了他忠实的订户。有了挣“第一桶金”的经历,男孩从此说话不再结巴了。

多年以后,男孩才知道,他童年时获得的“第一桶金”浸透了深深的母爱。原来,母亲早就安排好了,她自己出钱请邻居们订报纸,目的就是给儿子一份自信。是童年那份宝贵的自信,让他一步步地走下来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就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可见,无论在学校里,生活中,帮孩子建立起自信,是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避免过度赞扬

在不值得赞扬的时候给予赞扬,就是防止虚假赞扬。例如在一场游戏或者游戏竞赛中,孩子表现不太好,这时不用一定要说他表现很好,而应该如实述事:“我知道这次不是你表现最好的一次,但我们以后还有很多次机会呢,我对你的不放弃觉得很骄傲,下次再来试一次。”

2、做一个好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当你在孩子面前认真做事的时候,孩子会不自觉模仿;而且自己做事也需要端正态度,做事保持有条不紊,切勿匆匆忙忙或者冲动,因为孩子也会照着做;减少抱怨和唠叨,尽量保持身心愉快,这样的话,孩子会被你的正能量深深影响并从中学习。

3、禁止严厉批评

像“你怎么这么蠢!”、“你怎么这么懒!”的话不能说,这些话既有害而且毫无鼓励作用,因为当孩子接受这些信息越多,他会把这些信息内化,然后真的就会这样做,并且承认自己的缺点,继续“坏”下去。

4、强化优点、淡化缺点

要懂得发现孩子的亮光点,然后继续发扬光大;避免强调孩子的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后,他会更有助于信心的建立。

孩子自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言传身教的过程,而非是简单的嘴上随便说说,或者毫无节制的安慰和鼓励。放开手,让孩子自己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自己去支配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成长,经历过无数的挫败后,自信也会越来越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