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中师101班

永远的中师101班(10)

2022-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如月如月
我们的语文课

中师三年开设的课程很丰富,语、数、政、史、地、教育、心理、音、体、美、书法、各科教材教法、普通话等等,除了没有英语,其他的课程应有尽有,旨向中师生的全面发展,以致当时有种说法,说中师生就是万斤油,什么都学,毕业后哪科都能教,我一直认为这是对中师生的褒扬。

我觉得这样来培养一个小学老师,放在现在来看也没问题,中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讲台不比现在的师专培养出来的差。不知道后来国家为什么取消中专学校。有人说取消中师是一种失误,我也深以为然。

那时候语文方面的学科有阅读和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普通话三科。我教的是101和102班的阅读和写作课,每学期一册书。课本上的阅读课文一些经典篇目是现在的高中课本上也选取的,比如《诗经·氓》、《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课文,中师时也给学生上过。每单元课文后有一节写作课,那时候也是很严格的让学生训练的。

我大学读的是综合大学里的汉语言文学,不是师范类,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学训练,实习也不是教学实习。大学时从没想过要教书,一心想去报社当记者。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中师教书,算是一切从零开始。当然,我一直是个做事认真,又对自己要求严苛的人。尽管以前没教过书,但是专业知识自认为是过硬的。那时候备课除了一本教参,书店里也买不到专门的中师教学资料,我便各书店去搜罗,凡是有中师课本上的文章的高中教案、教辅都买来协助自己备课,又给学校一个退休的老教师借了教案来参考,每一堂课上课之前的备课,都是准备充分的。

那时候学校有“传帮带”的传统,相当于现在的青蓝工程。那一年语文组和我一起分来的还有两个老师,开教研会的时候组长指定了三个老教师,让我们从中请一个带自己。我请的是一个姓陈的男老师,他头发花白,看上去快退休的样子,想必是经验丰富又有耐心的。

后来陈老师便去101班听我上课,他坐在教室的后门边,我在讲台上上课,他似听非听,有时候像是在闭目打盹,有时候像是在看窗外的风景,总之像是从未认真听我讲课一样,听完也不跟我交流,径自走了,等我追着去请他指导,他总说没什么。开始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心想是不是自己课讲得不好,他不耐烦听。后来渐渐习惯了,也许他就是这个样子吧。他听了我一个月的课,也不是每节课都去,时去时不去,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压力。

一个月指导任务结束后,教研会上让指导教师发言,两个同事的指导教师都一一列举她们所带的新老师的优缺点,鼓励为主,听上去很温暖受用。到了我的指导教师发言,他只说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教得太好了!”然后就没话了,大家听了都有些愣住,我心里更是发怵,不知所措,这是夸人吗?怎么我听上去像是嘲讽?后来同事晓兰说了一句:“陈老师太谦虚了!”我很感激她在那个尴尬的时刻说了那句解围的话,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直到现在。

现在我记不得自己当时如何上课的了,一开始肯定是有些放不开手脚的,肯定是只能按部就班,但是谁是生来就会教书的呢?毕竟有个过程,哪怕是实习过的老师,刚走上讲台也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驾轻就熟。但我以为自己教书前没受过专业的教学训练,这并不是件坏事,让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少了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我曾尝试用过不同的方法去上课,那时候已能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了,跟现在的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

谁还不是个新手呢?后来我教中学时,每年都有师专中文系的学生来实习,每次都带三两个实习生,当我看到有老教师在办公室狠狠批评打击实习生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不习惯,我从来没骂过实习生,只是耐心地给他们建议,以致我们相处都很愉快,实习完总要聚个餐吃个散火饭才愉快地分别。

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个温暖的人真的太重要了。我不知道我当时给学生的印象是怎样的,也有被他们气得说话声音打颤的时候,也有板着脸批评他们的时候,但是,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一种人是真心希望你好的,这个人便是老师,相信如今他们早已理解。

那时候,尽管没有经验,但是全心全意投入。记得2000年我结婚时,班上的女生说,要是老师等我们毕业再结婚就好了。她们怕我结了婚不再爱她们,会没有那么多精力管她们。但事实并不是,为了怕当班主任分心,我决定等带完那一届再要孩子。后来也真是那样去执行的,我25岁结婚,28岁才生孩子,女儿小时候问过我:“妈妈,你怎么不早点生我?”我回答她:“我是为了等你呀!”是的,我等你们毕业,等女儿出生,一切都是最好的等……

后记:感觉写着写着偏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