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散文简友广场

取名的苦恼

2023-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方散记

学着写故事和小说时,因为涉及到诸多人物的塑造,所以最基础的是得给人物取个名字。

说实话我写故事时取名比较随意,这种随意也源自我写的文字,大多数是比较久远一点的事件,是我成长的年代,与我的孩子这类00后的时代确实相差甚远。我家丫头看到我取的那些个人名,总是嗤之以鼻,嘲笑我取的名字太土气。可是这也不能全怪我呀,那样的年代里,名字普通甚至有些俗气的可是大把大把吧。

过去大家取名字,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出生在新中国成立那年的人,基本都会取名为“建国”或“解放”;出生在“大跃进”时期的,通常会取名为“跃进”,所以我在《梁山的春天》这个小说里的人物,有一部分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于是他们两兄弟的名字分别就叫:梁解放和梁跃进。这些比较有特点的名字,一般是男性所用,而女性通常与梅兰菊桃杏等植物或香艳一些的字眼相关,多数都特别女性化,像秋菊、冬梅、菊香、桃香、红梅等等举不胜举。故我们大致从名字能判断出这个人是男还是女,不像现在,女孩子的名字越来越中性化,基本上很难判断性别了。

还有一类,大致是根据季节来取名的,比如出生在春天,名字就会带个“春”字,或者直接叫“春生”,其他季节大致也一样;特别是冬天出生的,更为丰富一些,带“冬”字或者带“腊”字,都表示是冬天出生的,或者名字里有“雪”字,八九不离十,出生时是下雪的天气。

再近一点的七八十年代的人,以节假日来命名也比较流行。像“五一”、“国庆”、“中秋”这类的名字比较多,不用说,拥有这种名字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这个节日里出生的人。

还有一些高频字在单名中使用,这类名字特别容易重名。像单名一个“军”字、“华”字、“兵”字、“敏”字、“勇”字、“刚”字等等,比如“王军”这个名字,在我们同一个单位就有好几个,“张敏”、“陈刚”、“王敏”、“刘华”、“李平”随便例举几个,都是一大把,只有两个同名同姓的还勉强,区分时按年纪用个大和小来区别,赶上有好几个的,只能带上部门名称,某某部门的某某,不然还真不知道是说哪个人。

到了九十年代,我也在城市生活了,农村孩子怎么取名不是特别清楚了,但城里已经开始流行找专业起名字的人取名,还有就是翻字典取名(我家丫头的名字就是翻字典翻出来的,哈哈),也有读书多的,从诗经或古诗文里择字取名,总之,这一时期的名字,都很雅致,显得有文化也比较文艺,再不见红红绿绿的艳丽字,也很少有军、建、兵之类的高频字了。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美好、美玉、洁白等意境的字,有些还直接采用古体字,比较生僻,不查字典,还真认不出来。中性风基本从这个阶段流行起来,真正是看名字安能辨我是雌雄!

除了正规的学名,现代人大多会有几个网名,QQ名,微信名,游戏名等等,各种神奇的名字都可能出现在网名中,再加上所配的图像,令人遐想万分。一个某妖的名字若配上个仙侠的图像,总是会让人想到仙女,而不会出来妖的形象,所以名字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个人图像更直接触发认知和判断。像我的微信名“南方”,配的图像是今年的兔宝宝,就总给人一种年轻、可爱的错觉,假如没有这个图像,单看“南方”二字,是男还是女也不能一眼可见吧?

说实话,我的文字全是写实的,人也是个实心的笨脑壳。有时候看着大家的自由穿越、古典神功、武侠仙传类的小说,感觉特别烧脑,那样典折离奇,远离现实的文字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我真是难以想象,太难了,哪怕想个现代点的名字我尚且不行,更何况那些从不曾经历过的玄幻情节,高手就是高手,确实令我万分钦佩!

每每被女儿笑话后,我总是用年代来说事,可是对于她这个读者来说,看我的文字,特别是读着那些人名,估计很快就出戏了吧?看来要吸引她,先得好好想想怎么取名字。想当年,我是把一本新华字典都翻完了,才给她找到一个“岑”字,替掉她爸取的“尘”字,这个字到底还是偏男性了,且这个“cen”在本地总是误读为“qin”,被人念错的时候居多。

取名字确实是一门学问,取好不容易!

(2023.8.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