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萨特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4人
缦话
萨特(书中第71、72讲)
1936年第一本存在主义哲学著作《想象》,影响不大。初具存在主义观点,不成熟。1943年,成《存在与虚无》,大著作,第一次提出存在先于本质。这书可代表整个萨特思想。
观点是:人是自由的,没有上帝,没有先验性,没有客观规律,人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1946年,在《现代》杂志上发表《唯物主义与革命》。
1960年,出《辩证理性批判》。
他的文艺批评很丰富,有一本书,叫《什么是文学》,是他纲领性的文艺理论著作。另写过三本著名文学评传:《波德莱尔》、《圣徒谢奈:戏子与殉道者》、《福楼拜》。
萨特的好处,是自己的理论放到自己小说中去。
萨特是戏剧家、小说家,主要以戏剧为主,都用来宣传存在主义,倾向性明显而肯定--作品分三阶段:战前、战后、晚年。
战前阶段,也可称存在与虚无阶段,发表前是三四十年代,以哲学观点为理论依据,反过来以文学宣扬哲学观点。以哲学观创作,以创作宣传哲学。有中篇名《恶心》。存在主义基本原则,是世界荒谬,人生痛苦。萨特在《恶心》中力图说明这一点,以此质疑古典哲学的价值论和肯定论。
还有小说集《墙》,其中包括《房间》、《艾罗斯特拉特》、《亲密关系》、《一个工厂主的童年》。
战后阶段,也称境遇剧阶段,指四十年代后到六十年代初,那是他的全盛期、鼎盛期。作品《自由之路》,分三卷:《不惑之年》、《缓期执行》、《心灵之死》,进一步体现存在主义观点,影响更大。
比小说更成功的是他的戏剧。境遇剧是他想出来的,完全是为他的存在主义效劳的。共十一个剧本,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晚年,从六十年代到1980年死,作品不多了,也不重要。有文论集《一种境遇剧》、《人们有理由反抗》,以及一部回忆录《文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