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名园记》之富郑公园
富鄭公園原文
洛陽園池,多因隋唐之舊,獨富鄭公園最為近闢,而景物最勝。游者自其第,東出探春亭,登四景堂,則一園之景勝可顧覽而得。南渡通津橋,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還右旋花朩中,有百餘步,走蔭樾亭,賞幽臺,抵重波軒,而止。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謂之洞者,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横為洞一,曰土筠;縱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厯四洞之北,有亭五,錯列竹中,曰叢玉、曰披風、曰漪嵐、曰夾竹、曰兼山。稍南有梅臺,又南,有天光臺。臺出竹朩之杪。遵洞之南而東,還有卧雲堂。堂與四景堂並南北。左右二山,背壓通流。凡坐此,則一園之勝可擁而有也。鄭公自還政事歸第,一切謝賓客。燕息此園,幾二十年,亭臺花朩,皆出其目營心匠,故逶迤衡直,闓爽深宻,皆曲有奥思。
白话文
洛阳的园林,多是在隋唐时期的园林基础上翻新或者原址上重修的,但是富郑公府的园子却是完全新建的,景观设计也是最新最美的。
从宅院东边出来进入园子,经探春亭,登上四景堂,即可俯视整个园林。
向南经过通津桥,登上方流亭,可遥望紫筠堂。
右转进入花木从中,有百余步的小径,沿途经萌越亭、赏幽台,到重波轩而止。
再向北走过土筠洞是一大片竹林,这里所说的“洞”,其实就是在竹林中用青竹搭出来的竹桥小路,横向一条,名土筠,纵向三条,分别称为:水筠、石筠、榭筠。
经过此四“洞”继续向北,有五个亭子,错落建于竹林之中,分别命名为:从玉亭、披风亭、漪岚亭、夹竹亭、兼山亭。
折向偏南方向登上假山上的梅台,能看到南边还有一座天光台,台子比周围的竹木还要高。
东南方向望去,在竹林的东边有一座卧云堂,与四景堂南北并列。
左右两座假山,分别落在溪流池塘之畔。
坐在此地,满园春色胜景,美不胜收。
富郑公自从退休后,就谢绝一切宾客,在此园中静养,已经快二十年了,园子里亭台花木的布局,都是老人家亲自设计施工的,花了很多心血与养老金,所以这园子中各种疏密有致的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等布局,皆蕴合并展现了富郑公高雅的审美情趣。
现代洛阳人可参照西苑公园去想象富弼家的私人园林有多大。
这个园子里被称为“堂”的大厦有三座(也许有两座,那个紫筠堂有可能在别人家园子里或者自家宅子里)。桥一座,亭八个,台三座,轩一间,竹林大片,假山两片,溪流池塘若干……
由此可见北宋豪门有多富裕。
虽然富弼是留下清名的好官,但富家世代为官,财富积累比寒门士子家要很多多是非常有可能的。
“富”家子弟为官有一样好处,这样家庭出身的官员面对金钱诱惑时抵挡能力较强,他不缺钱,所以可以保持高贵的理想而不轻易堕落。
富弼(1004年2月13日 —1083年8月8日),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
从富弼的高祖起就是朝廷高官,他的高祖当过后唐京兆少尹,期间将家族从山东迁到汴梁。其曾祖、祖、父均为国公爵,其祖父将家族迁到洛阳,到了富弼一代,已是西京的顶级豪绅家族。
富弼从小就聪明好学。关于他小时候如何聪明,有个小故事为证:
富弼可能不经意得罪了某人,或者是出于嫉妒,有个人在背后骂他,却被富弼的一个朋友听到了,就去告诉富弼:“有人在背后骂你呢,你应该怼回去!”大智若愚的富弼说:“别瞎说,他骂的是别人!”朋友不明白,还在言之凿凿的继续说道:“那人指名道姓的骂你呢!”富弼依然死不承认:“他一定在是骂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反正我不认为他骂的是我!”
听到这些,那个骂富弼的人有点后悔了,毕竟富弼是官宦子弟,况且又想到《四十二章经》里佛言:
“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这人想通后也不知是“大惭”还是“大悟”了,就去找富弼赔礼道歉了。
富弼自小就被范仲淹赏识,并推荐将他的文章给晏殊等文豪看,所以后来被晏殊选为东床快婿,晏几道就做了他的小舅子。
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尖峰时期,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晏殊、包拯等等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真是文曲星结队下凡啊。
但是富弼在北宋三年一次的科举之路上运气并不好。
在他27岁时,宋仁宗搞了一次制科提拔,范仲淹建议他抓住机会,推举他为茂才异等,就是在不定期的制科考试前推举他为“优秀的秀才中的秀才”,然后通过皇帝的提拔,以制科进士进入仕途。
富弼当官后为政清廉,好善嫉恶,四朝为官,高居宰相,爵至一等郑国公。他性情至孝,恭俭好修,与人言必尽敬,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有礼。一生中干了很多大事实事是一个评价很高的好官。
但是他跟王安石不对路,对其变法不以为然。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搞变法维新,富弼不愿与王安石打交道,就以年龄大了为理由申请退休回家养老,所以就修了这个园子修身养性,颐养天年(退休时加封至韩国公)。
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去富弼家做客,并把他的园子列在了《洛阳名园记》的首篇。
(配图来自免费图库或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