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带班育人”

2021-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奕童小垟垟

        听完张红老师《从“教室”到“教育场”》的公益云端研修课后,我对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教师育人可以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教书育人。就是教师借助书本知识,提炼有关精神、道德方面的内容育人;

第二种:以人育人。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达到育人效果。

第三种:带班育人。这是班主任特有的育人方式,是班主任在带孩子们进行班级建设中育人。

        想到自己在卧龙区班主任培训时所分享的《建设班级文化,让文化撬动班级管理》的观点,我觉得自己只走到了“管理”层面。其实我们用“建设班级文化”去管理班级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用“文化”去影响人、感化人、教育人。

      可见,班主任若想“带班育人”,就要带学生、家长一起去建设“文化”。

        这种文化,首要是“目标”文化。

        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带班目标,或者说是要有明确的带班理念:我想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我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来?比如:要带出团结、踏实的班集体;要培养出有自信、懂坚持的学生来。有了明确的目标,班主任在接下来的班务处理中才会有明确的方向。

      然后是“民主”文化。班主任要有自己的带班理念,同时要拥有“民主”的带班风格。班级最终的发展目标,是要和学生一起交流商定:学生自己对班级的期待和想象是什么?他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集体中?渴望过什么样的学习生活?

      在沟通交流中,师生共同寻找答案的关键词(重复出现的词语),最后确立班级目标。

班级的“民主”文化,还要体现在接下来的班规制定、班徽设计、班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等班务工作中。

      这种全员参与、民主制定的班务文化,让每个学生既是“执法者”又是被监督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

      接着是“活动”文化。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其实是文化育人的最好载体。

    新手班主任经常是“被问题带着走”。将时间和精力基本都花费在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上、花费在解决生涩不通的家校关系上等;

    普通班主任是“以行政要求领着走”。学校要什么,班主任抓什么,比如纪律、卫生、成绩等行政要求。

    而优秀的班主任是“以丰富活动引着走”。优秀的班集体,常常有以下共同特点:活动丰富、目标明确、关系和谐等。正所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活动就是一群人在行动,一群人为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

      班级活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丰富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给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平台,甚至能够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追求的“教育电磁场”,让每一个处在这种“电磁场”中的学生都潜移默化地接受“场”的作用,进而进行自我教育。

    最后还有“家校”文化。家校共建,是班级管理的法宝,更是班主任“教育人、成就人”的法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存在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的很多努力都是白费。

      所以班主任在“家校”文化上也要下一番功夫。在这个问题上,张红老师讲的很好,建设优秀的“家校文化”,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懂得主动“出击”——付出在前,让家长看到班主任时时关爱孩子,处处在为孩子和家长着想,以取得情感上的信赖;再有就是积极处理好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家长感受到有班主任的参与,这事处理得确实好。让家长看到我们的“专业”。有了情感的信赖和专业的支持,班主任一定能赢得“家校文化”育人的胜利!

      以上只是笔者粗浅鄙陋的看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补充。

      最后,分享两个“研修课”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班”,不是分给你的,分给你的仅仅是“班”的种子和可能性,“班”需要我们去建设。

    ️帮助孩子们建立三个人生的信念(心灵营养):

    我能行(胜任感);

    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归属感);

    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上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自主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