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理法总结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1237人  中医术数

有人说,“黄帝内针”比较简单,但确实是道家的东西。

我说,它算不上一门独立的针法(比如子午流注),但它是中医针灸取穴的规范,因为它完全符合术数原理。

提纲:太极化生万物

太极(奇点):穴位

两仪(一爻,一阴一阳):表里上下

四象(二爻,老少阴阳):前后左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八卦(三爻,五行):三焦脏腑

十二叠卦(六爻,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王凤仪:“我得道的妙处就在乎,

见一就是太极,见二就是阴阳,

见三就是三界,见四就是四季,

见五就是五行,见六就是六合,

见七就是七情,见八就是八德,

见九就是九宫,见十就是十义。

世间所有的一切,没有外乎这十个数(河图)的。”

互治

一、阴阳互治(表里、前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阳互治分两个方面:

1、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表里互治

2、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任督(前后)互治


二、上下互治(水火既济)

《灵枢·终始》: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素问·五常政大论》:

病在上,取之下;

病在下,取之上;

(如百会与会阴互治)

病在中,傍取之

(男取左,女取右)”

原理:炎上润下,高下相召。

如地上的水受太阳加热蒸发上天,到一定程度又下降为雨。


三、左右互治(金木交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用针者,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原理:左升右降,升降相因(杠杆原理)。

升降相因

如左侧面瘫,是左边受力(受邪),天平失去平衡,脸就歪了,所以要针右侧,让右边也受力,两边受力平衡,合力为零,则病症消失。

受力平衡

三焦对应

三焦对应表

注:

1、人体就像一棵倒生的树。

树木的生长发育次序:种子→胚芽→根系→主干→枝→叶→花→果;

人体的生长发育次序:受精卵(种子)→胚胎(胚芽)→头颅(根系)→脊柱(树干)→神经→脏腑→四肢(树枝)百骸。

树木分三部:根部、主干、分支;

人体分三部:头部、躯干、四肢。

头部为总根,躯干为主干,四肢为分支,

“脾主四肢”,脾属坤土,故四肢为地部,

《伤寒论》:“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下厥上竭”的“下”就是指地部-四肢,“上”即头部五官。


2、头、身、四肢又各分三部:

面部分三停,躯干分三焦,四肢分三节。

(1)躯干三焦与四肢关节的对应关系:

上焦对应腕踝,中焦对应肘膝,下焦对应肩胯。

(2)面有三停,以应三焦:

取穴思路:万病回归太极

十二叠卦:十二经脉

八卦:三焦脏腑

四象:前后左右

两仪:表里上下

太极:穴位

简记:六三二一(六经→三焦→互治→穴位)

                     

取穴总表

三焦六经取穴表

1、躯干病症

如“晚饭后胸闷”,戌时属手厥阴心包经,胸部属上焦,则取心包经在手腕附近的穴位,如内关。

2、四肢病症

关节病症:如阳溪区域疼痛,可刺对侧阳溪,也可刺解溪。

臂腿病症:如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中点处疼痛,可刺对侧相应点,也可刺解溪与犊鼻的连线中点。

又如小腿湿疹,小腿对应中焦,取肘膝关节;

湿气属脾,脾经在膝下内侧是阴陵泉(祛湿要穴)。

头部病症

《东医宝鉴·内景篇·三焦腑》:

“头至心为上焦,

心至脐为中焦,

脐至足为下焦。”

头属上焦,对应双手。

双手合掌:

1、中指(手厥阴心包经)指尖对应头顶(足厥阴肝经),

手厥阴中冲(指尖)主之,足厥阴大敦(趾尖)应之。

2、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对应面额(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合谷主之(“面口合谷收”),足阳明陷谷应之。

3、拇指(手太阴肺经)突出,对应鼻部

手太阴少商(指尖)主之,足太阴隐白(趾尖)应之。

4、小指(手太阳小肠经)对应后脑勺(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后溪(交督脉)主之,足太阳申脉(外踝)应之。

5、手背(手少阳三焦经)对应头部两侧(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中渚(手背)主之,足少阳临泣(脚背)应之。

五官病症

1、五官与九窍

《灵枢·五阅五使》:“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耳,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

舌不是窍,不要把五官和九窍(上七下二)搞混了。


2、取穴方法

头部对应手部,再根据五官所属经脉与三停位置取穴。

如鼻部病症,属太阴、阳明,对应拇指、食指,

鼻子位于中部,对应拇指少商,食指二间、三间、合谷。

颈部病症

头对应手,则颈部对应腕关节。

颈前属阳明、太阴、任脉,手太阴交任脉于列缺

颈后属太阳、少阴、督脉,手太阳交督脉于后溪

左右属少阳、厥阴,手少阳在腕关节为阳池,手厥阴在腕关节为大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