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百态/没书的日子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三期【人世百态】
你出外旅行,在某个偏远的小镇住进一家小店,赶上天阴落雨,这该死的连绵的雨把你闷在屋里。你拉开提包锁链,呀,糟糕之极!竟然把该带在身边的一本书忘在家中——这是每一个出外的人经常会碰到的遗憾。你怎么办?身在他乡,陌生无友,手中无书,面对雨窗孤坐,那是何等滋味?我嘛,嘿,我自有我的办法!
这是冯骥才的散文《无书的日子》开篇,爱书人士很有共鸣吧!这就是冯骥才,他的文章文字浅显,讲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语言灵动,表达生动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心有所动,很容易就和读者位近了距离。
我家在“文革”初被洗劫一空。藏书千佘,听凭革命造反派们撕之毁之,付之一炬。抄家过后,收拾破破烂烂的家具杂物时,把残书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书页都万分珍惜地敛起来,整理,缝钉,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完整者寥寥,残篇散页却有一大包袱。逢到苦闷寂寞之时,便拿出来读。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
书被毁,因为是心爱之物,还是万分珍惜地把残篇散页收集起来,在那个我们无法想象的把知识份子无情践踏的年代继续读书。读书让他忘记了自身的烦恼。现代人有一种说法,看书是一种逃避,逃避生活的一种方式。书中自有书中的世界,你进入了就会忘记自己在现实中的生活,就像喝酒微醺。
但是我从未把书当作伴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它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
这就是作家和我们普通人的区别,他是带着目的去读的书,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一种虚心求教的心态去读书。这又不是喝酒微醺,一心买醉逃避现实。这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勇于和现实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半本《约翰 克利斯朵夫》几乎叫我看烂,散页的中外诗词全都烂熟于我心中。
认真读书,好好读书,有输入才有输出,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那就看看这一句吧,人家是怎么读书的。作家的读书不是为了消遣,更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书看一遍是不够的,精读才是看书的真谛,这才是有效的输入。
然而,读这些无头无尾的残书倒别有一种体味,就像面对残断胳膊的维纳斯时,你不知不觉会用你自己最美的想象去安装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了完整的书,就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它,装扮它。这就是从看书到写作的一个过程,写作是要靠丰富的想象力的,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残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作家成长。在那个年代,知识的匮乏,书籍的缺少反而成为一种动力,让作家产生了一种写书的欲望。
当时,我的命运被别人掌握,我却掌握着另一些“人物”的命运,前者痛苦,后者幸福。
的确,写作者掌握着书中人物的命运,现实生活中的“我”却被别人掌握命运,更加突出体现了这种幸福感。其实每位作者都能体会到这种幸福,当你写好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时,在你一遍一遍去读时,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初,续编这些残书未了的故事,我干得挺来劲儿,因为在续编中,我不知不觉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调动出我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我的艺术想象。而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所独有的一种感受。
如果说作者是在写自己的写作体验,却怎么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很多说教是无用的,只有事实最能让人震撼。作为一位作家,而且是已经成名的作家,他写出自己从读书到写书的过程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的孩子,家长只会说教,却忘记了要以身作则。说教是最无用的,你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是无法去说服别人的。这一段的确打动了我,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所独有的一种感受。我目前还没有这种感受,因为我的想象力还不够,只能记录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情,但是作家给我找了一条路子,就是续编故事。如果不能整个编一个故事,就从续编开始也未尝不可。
文学的本质是从无到有。文学毫不宽容地排斥仿造,人物,题材,形式,方法,哪怕别人甚至自己使用过的一个巧妙的比喻也不容在你笔下再次出现。当它所有的细胞都是新生的,才能说你创造了一个新生命。于是你为这世界提供一个有认识价值,并充满魅力的新人物,它不曾在人间真正活过一天,却有名有姓有血有肉,并在许许多多读者心底深刻并形象地存在着。
这是多少严谨的写作态度,写作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人物是全新的,它不曾真正在这世上活过一天,却留在了读者的心中。又一次说明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每当旅行在外,手边无书,我就找几块纸铺展在桌。哪怕一连下上它半个月的雨,我照旧充满活力,眼光发亮,有声有色地待在屋中。我可不是拿写书当作一种消遣。我在做上帝做过的事:创造生命。
这是结尾点晴之笔,无书的日子可以写书。从读书到写书,这一整个过程让作者写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更让读者深有体会,深有所悟。原来文字是这么奇妙,任意组合就是一篇文章,人物是靠想象加上现实的经历和体验幻变出来的。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创造者是不会重复更不会抄袭的,这是对文学的真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努力才是成功的必须品,只有兴趣不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你输入多少输出多少。无书的日子可以写书,前期是认真精读了很多书呀。
精读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加上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再带上文学的真诚,才能写出真正有用的书,无书的日子是幸福的,因为写书让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