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灶1班】读好书剽悍江湖剽悍读书营

3分钟能做完的事,不要用4分钟:《对生活的持久满足》之治疗拖延

2019-04-10  本文已影响20人  牛牛的Annie

牛式唠嗑体2019-97

早上起来买了一门认知课,用1.5小时看了一半后,觉得灰常不错,于是分享到了朋友圈。

有人在朋友圈下面回复,说去年就买了他的课,可是一年了还木有听完一百节。也有人问没时间咋整。

我压根儿就没想刷完的。

如果不是真的不错,我会挑自己感兴趣的来看,而不是从头到尾先囫囵吞枣全部看完。

当然,要想看完,也不是没有办法。

计算了一下阅读时间,平均每篇文章耗时1.8分钟,这还包括了中间的切换。

1.8分钟的碎片时间可以从哪里扒拉出来?

坐电梯

上卫生间

等公交、地铁

吃饭等上菜、结账

即便你觉得自己的阅读速度不够快,或者想要好好消化,也完全可以利用乘电梯的空档,看完一篇,然后边走边思考如何把刚刚学到的知识点落地。

在公司看到一个同事在认真地看在牛人进化营的打卡书籍《疯传》,我好奇地看了一眼,“你看得好认真。”

——“对,我想着能不能把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起来,而不只是单纯地打卡。”

看书,你可以像我一样不求甚解,能够用上一点就好;也可以去思考如何去落地应用。你要明白,自己想要学的,究竟是什么?

别人课程的设计;

推测对方决策的逻辑;

语言的精简;

三个落地方法的选择;

幽默感的适当应用;

……

还是,别的?如果只选择一项,你会先搞定什么?就像俺看书先看目录,有个大概框架和思路,再去有针对性地找参考?

这些东西,未必需要大片的时间。

如果你有一个自己关注/好奇的问题库,一旦看到任何相关的东西都丢到相应的问题集合中;

没事拿出来在心里反刍,想想跟别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产生链接;

最近的什么内容对靠近问题的答案有帮助,心里就会积攒越来越多的信息。

同时,也会自动把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点剔除,修正使用边界,不断做出调整。

所有以上这些东西,都是三两分钟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给自己留相对大片的时间去整理和输出。哪怕在别人看来,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一坨shi,都会对你自己产生价值。

就像本周跟朋友们共读,把任务发出来以后,明显感到大家很懵逼。当初读《第五项修炼》的痛苦感,隔着屏幕扑面而来。

心中很有种拔苗助长的赶脚,可是,不逼自己和大家一把,你咋就知道做不到咧?

前两天有人问我,说社群IP很火,我为啥不再做社群运营,分享了自己的5年计划,对方提到“第一性原理”,认为可以攒钱的方法很多,为啥俺会选择做保险😂

哈哈,别人的好奇,也会帮助我们重新去审视自己选择的路径,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有没有背离初心。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在上面花时间?

还是只是,看上去有一个高大上的目标而已。那跟我们说的拖延,又有何异?

差别不过在于,这件对自己而言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拖到最后,变成pia pia打脸更响的巴掌和让自己跳脚的panic monster罢了。

(如果好奇panic monster这个词到底是啥,不妨用“panic monster+ted”来搜一下,很欢乐和扎心的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讲。)

晚上陪牛牛童鞋做睡前仪式,俺惊奇地发现,这家伙居然学会了自己剪指甲。问他原因,说是过年在老家,发现小姑给表弟剪指甲的时候,他一脸的痛苦,于是推测很疼。

于是果断决定自己学,也就会了。

所以,当我们拖延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拖延的后果是不是不够让自己疼?我的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你会有很多觉察。

拿我自己来说,意识到某个社群的活跃时间在我的写作时间段,频频跳出的信息让俺分心时,马上退出了电脑微信,手机屏幕也关了。

人为隔绝干扰,效率高出不少。

当我们干好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哪怕只是花1.8分钟把买了没看的课程刷一篇),拖延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治好,满足感自然爆棚。

不知不觉到10点了,晚安😴

————————————

后面这张图是留着以后复习用的,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可惜啃起来忒费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