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本来面目 | 接下来我该换哪种脸呢?
谁都有多重身份,是家长也是儿女,是下属也是上司,是别人的期待也是自己的希望。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去不同地方戴上不同面具,已经成了习惯。生活就是一出接一出的戏,兢兢业业演出剧本,早已忘了“我是谁”。
当生活的演艺道路受阻,不由地开始琢磨一些奇怪的问题:如果这些身份都不是我,那我到底是谁?摘掉面具,我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还我本来面目》就是解答这类奇怪问题的一本书。
书的作者赛安慈博士和吴至青博士,是一对夫妇,安慈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保留地,至青是生在台湾的美籍华人。两人都有着曲折的人生故事,相遇后携手从事疗愈事业多年,曾经疗愈过许多人,其中包括《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
书从“疗愈”的角度来谈“我”,涉及物理、心理、灵性多个领域的知识。重新认识自我,需要先跳出已有的认知。阅读此书,是一项挑战,对过去的自己发起的一项挑战。作者预见到这项挑战的困难度,打造了三把穿越障碍之门的钥匙:
开放的视野
跨越二元对立的平等心
用心体会的直觉
01 从物理学出发
共振理论大部分人都听过,早在1665年,荷兰科学家贺金斯就做过共振实验。贺金斯曾经在墙上挂了两个摆动节奏不一样的老爷钟,结果第二天回去一瞧:“咦?两个钟摆竟然同步摆动了。”
类似的实验,此后有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尝试过,都得到了类似结果,例如军人踏步走把桥震塌,女高音高歌震碎手中玻璃杯,在雪山上合唱引发雪崩。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人与人,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要从能量和共振说起。拥抱和微笑就能疗愈心灵,这样的疗愈是如何发生效力的呢?通过共振来转换人体磁场,将低频能量提升成高频能量。
书中还介绍了与能量有关的其他物理理论,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MC²,物质和能量是一体两面,可以相互转换。玻姆提出的“整体理论”,万物由能量形成,物质是浓缩凝结的光。
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无法感知”的能量。
现实世界里,人无法直接看到“能量”,可感知到的是“有形”的能量,即在一定振动频率范围内的能量。人的耳朵只能听到16~20000赫兹的声音、无法听到地面深处地震的声音,人的眼睛只能看到7色彩虹无法看到紫外线等其他射线。
02 从能量的角度看“我是谁”
人习惯用身体去感知和探索,去定义“我是谁”。转换到能量的角度看,这具身体,是“密度最大、振频最低和最物质化”的肉体次元。在此之外,还存在能量次元、意念次元和自性本体次元。
知道这些奇怪的次元,有什么必要吗?肉体是我,能量是我,意念是我,自性本体也是我,就算知道在不同振动能量下我有四个次元,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认为“灵”必须进入“身”才能做功课,如道家的“藉假修真”,通过肉体的修炼,来返回到自性本体。自性本体是灵魂状态,如果说历劫回归天界是灵魂升级的使命,入凡间历劫的剧本,就是我们的“人生蓝图”,
神仙们的状态确实看起来不错,在电视剧之外的现实世界,也真的可以修道成仙?不知道。好消息是,前方有四个次元,有待升级探索,还有彩虹般的七层能量可以提升。
七层能量的理论,来自古老的印度智慧,通过瑜伽这种修行方式,可以打通和提升能量。这七层的每一层,都对应身体上具体的部位,称为气轮或脉轮(chakra)。
第一层 气体(基底轮/海底轮)
和肉体的安全、功能和感官有关
第二层 情绪体(性轮/脐轮)
和情绪和感觉有关
第三层 智性体(本我轮/太阳轮)
和理性分析、逻辑思考有关
第四层 星芒体(心轮)
反映此人如何付出或接受爱意
第五层 气体模型体(喉轮)
使用语言文字和外界沟通有关,也和是否接受神性意志、放下个人意志有关
第六层 天人体(第三只眼/眉心轮)
与人类如何看待自己和万物的关系有关
第七层 因果体(顶轮)
和我们如何与最高源头的灵性能量的联结有关
从能量角度看起来,去到自性本体次元是毕业,那课题是什么呢?
03 从创伤了解“我的课题”
了解“我的课题”,要从创伤开始。量身定制的创伤,会匹配人生蓝图。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创伤都是量身定制的,而且具有明显的主题,有脉络可循。如果否认创伤,不仅消耗更多的能量,还会招致更深的创伤。
举个例子,小青想了许多方法,用化妆品和发型,想要遮盖额头上青春痘的疤痕,每天出门都要花20分钟用遮瑕膏涂抹,让这个痘印看起来不那么明显。被遮盖的痘印现实中没有消失,在小青心里也是明晃晃地存在,她常拨弄刘海,希望能遮盖地更彻底。小青的男朋友小明是个直男,约会的时候,对小青说“之前没发现你额头有疤,我也有也,你看这里”。听了这话,小青的脸唰地红了,心理阴影面积又增加了一倍。
从婴儿到成人,不管生活在哪个国家,什么样的家庭,都会有类似的成长过程——呀呀学语、第一天上学、初恋、毕业等,有相似的“自我”形成过程。这些过程就像树木的年轮,一层一层生长,由里而外,从小到大,层层包裹塑造出“自我”的样子:
高层自我
创伤
低层自我
形象自我
防御
面具自我
低层自我,大部分形成于婴幼儿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有天肚子饿了想要喝奶,而母亲慢了十分钟才来喂奶,就会因为没有被及时照顾到,造成“被忽略”的心理阴影。这些阴影,被遗忘在角落,事件被遗忘,痛苦的感觉却保存了下来。身为孩子,没办法合理化这些痛苦,也无法弄清楚是为什么,会采取自我保护,把自己和痛苦分开。
长大后,每当遭遇到“被忽略”的感觉,所有过往累积的阴影,都会被触发,翻江倒海般涌出来。这些阴影的来源已经模糊不可追溯,痛苦的感觉清晰而强烈,为了逃避痛苦,我们会封闭自我、否认现实、启动防御,这股防御力量,就物化成了“低层自我”。
创伤是为了避免创伤所衍生出的低层自我,不论是创伤带来的痛苦,或是低层自我抗拒的事情,都包含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之中,这两者都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每个人创造的都不相同。也就是说,这两者是专为你一人打造的,这是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教育方式,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
低层自我在创伤发生时,为了避免伤痛将自我抽离,被抽离后的我们会将创伤埋藏、将自我封闭。这时,断开了和高层自我的连接,感到迷失,会以经验和评价来塑造自我形象,比如基于“我胆子大”或“我是个笨蛋”等等,用条条框框的信念,创造自己的形象,心理学大师玛格丽特•马勒称之为“心理上的诞生”。一旦有了具体信念,也就有了需要特定的防御对象,当我们面对威胁时,就会采取退缩、服从、攻击或冻结之类的防御行为。
指认低层自我并不容易,作者建议从三个面向:我慢、自我意志和恐惧着手,通过自我觉察来指认,也可以通过“一念之转”的练习来转化。
第一步,选定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你平常讨厌的一个人,用孩子的心情来回答四个问题:
- 你不喜欢谁或你恨谁?
- 你希望他做什么改变?
- 他不应该如何?
- 你认为这个人是怎样的人?
第二步,把上面的内容写下来并念出来,然后把当中所有的第三人称都换成第一人称,再看一遍。
面对和指认“低层自我”,就有机会在这个阴影之地找到宝贝,从曾经的恨下面,发现爱;从小气的下面,发现大方。那么,指认了低层自我之后呢,课题就完成了吗?如同那句老话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找回高层自我,回归自性本体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04 创伤让我们“成了谁”
长大后的创伤来自背叛、分离、失败等的痛苦经验,儿时则来自很细小的地方,比如上学时老师的批评,亲戚的一个白眼。多多少少,我们身上都背负着,创伤的经验,和受伤的感觉。这些经验和感觉,如果没有疏导和转化,会成为堵塞的能量。从而,会对身体和人格形成影响。
作者将能量与肌肉反应结合,提出了人格结构学说,依据童年受原始创伤的时间先后排列分类,分为5种类型:
第一型分裂型人格:出生前至三个月
第二型口腔型人格:一个月至一岁半
第三型忍吞型人格:一岁至三岁
第四型控制型人格:两岁至五岁
第五型刻板型人格:三岁至六岁或青春期
书中第四章节,详细描述了5种人格的面貌和特质,每一种类型的人格,都有不同的创伤、低层自我、形象自我、防御模式、面具自我、高层自我、此生功课、肉体特征和能量体特征。
对照书中的描述和表格,会发现,自己有些地方吻合,甚至每一种都有相似的地方。通常,5种人格会有比较凸显的某1至2种,也会有全部都沾边的。这些看起很像我们的“我”,统统都不是真正的我,从中可以对照看到,人格可以被如何扭曲。
找回高层自我,首先要重新找回“我是谁”。作者认为形象自我和面具都是因为对“我是谁”这个问题认知不清造成的。在高层自我的协助下,人生蓝图会变得清晰,被扭曲的种种镜像得以还原,从而自性本体得以重现。
05 影响我们身体的能量“七轮”
气轮的能量不均衡,会如何体现呢?书中第五章,作者做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具体表现和建议。
第二章的七层能量体和第五章的气轮(又叫脉轮)是相对应的。七个气轮分别对应身体上的内分泌腺体和神经丛,维系着能量流动和健康。气轮能量的流动是否畅通是健康的指标,能量瘀塞,就会生病。
在生活中,面对创伤时采取的防御,通常会过度增加和降低某些气轮的活动,造成了气轮能量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的情况,造成发展不均衡。对大多数人来说,正常开放的气轮,呈顺时针方向画圆转动,逆时针运转或者阻塞则为关闭。下层气轮式上层气轮的基础,如果下层的气轮发展不完全、不平衡,可能会损害上层气轮。
例如,第一气轮与物质世界的生活有关,从衣食住行到繁衍后代,都属于第一气轮范围。第一轮能量不足,较不重视肉体和物质生活,可以说倾向于“不食人间烟火”;若充电过度,墨守陈规,注重现实,喜欢“拥有”,追求有保障的生活。再结合第四章的人格结构来看,分裂性、口腔型及控制型的第一气轮能量倾向于不足,忍吞型及刻板型倾向于过度。
市面上有一些气轮(脉轮)的测试,书中介绍:气轮(脉轮)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气轮并不是类似开关那样只有开合两种状态,也不是某一个气轮能量高就代表“好”。均衡调节脉轮状态,需要深入解读自身:“我是谁”、“我的创伤”以及“我变成了谁”。
06 如何自我疗愈
极少人会跑去琢磨如何疗愈自己。走向疗愈之路,许多人是生活上遇到了极大痛苦和挫折,比如投资失败、失去亲人、婚姻破裂、突发疾病等,痛苦到无法逃避的地步才开始琢磨。
我们对于“治疗”相对熟悉,对于“疗愈”则觉得陌生,难道不需要找医生,不需要吃药,自己就可以疗愈吗?作者在书中对疗愈和治疗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
肉体的观点来看,如果能了解疾病机制,我们应该能有一套方法去除疾病或至少能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即治疗),然而,治疗虽能去除疾病的症状或肉体层面的痛苦,却无法触碰到疾病背后得原因,更不能消除能量体上的症状。可以说,治疗着重在肉体症状,疗愈却着重在“自我”的每一个面向,包括我们的肉体、情绪体、智性体和其上的各个灵体层面。疗愈让我们探索心智、情感和灵体上的健康。疗愈最终会带领我们提出问题:“肉体的疾病和人生的挫折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当我们开始去寻找答案时,就能看穿一些由人类有限的感官力所造的幻想。疗愈的整个基础,是奠定于释放“我不是谁”这一部分,例如,我们的形象自我、面具自我、低层自我等,只有释放这些否定真我的能量,才能经验我们的高层自我或自性本体。
07 高次元的自我疗愈
书中前几个章节,从不同层面解答了“我”、“能量”和“疗愈”的关系。自我的疗愈,并不是只在某一个层面的疗愈,比如,只在肉体上或者情绪上,是要在四个次元上,同步进行,因为能量会因共振而互相影响。
把疗愈放在四个次元共同作用的能量场中,就有机会把自身从固化的人格结构中拉出来,重新连接高层自我。
-
首先是人格结构的自我疗愈
面具:解开冒牌货
防御机制:随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形象自我:回想自己是如何从幻象中创造出形象的
低层自我:指认它、接受它、拥抱它,最后以正念表达并释放它
创伤:找到创伤源头,就会碰到高层自我 -
其次在能量场中做人格结构的自我疗愈
七层能量体中较高的几层属灵性体,由于振动频率高,比较复杂,有些需要他人协助和指导。书中只介绍了部分层级疗愈方法,这里列出部分重点
智性体:我不是人生的受害人,我有自由意志对生命负起责任
情绪体:不带批判的接受,以正面意念表达负面情绪
意念体:如果不能从受害者的视角跳出,就总是会看到一个加害者
比如环境、社会或他人,会认为世界欠我的,所经历的不幸遭遇是命运的不公或他人的恶意。这样的视角不调整,就无法生出改变的力量,看不见自身疗愈和创造的力量。
我们两人经常被问到:“我要如何帮助其他人,特别是我的家人和我所爱的人?”
我们的答案永远是:“要从自己开始。”
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曾经迷失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