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列之三 : 看看他
今年三月末,我和丈夫一起加入趣步,是同学找他帮拉人,他不好意思求别人,把我和女儿拉进去。
我不是很情愿,但给他面子,看同学面子,双重面子,我才加入趣步。
女儿加入后,顶完人数便卸载,退出趣步。而我和丈夫没退出,坚持趣步,只是两个人的状况迥异,看看他,真是叫我不可理喻。
我跟他不是公鸡相斗,对头,而是大不一样。我这人没做过大事,做的全是小事,不管大事小事,不做拉倒,要做就用心。我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像样做。做好做赖是一码事,敷衍对待是另一码事。
他可倒好,二流子打鼓,吊儿郎当,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放任自己,我提醒催促也白搭。
这不,因他在规定时间内没完成任务,走路也不给糖果了。同学知晓,劝他说,“你这样放弃太可惜了。”然后,帮他运作,结果自己掏腰包,花26元钱买了一个糖果,凑够十个,又买回一个初级卷轴,才使他的趣步继续下去。
不过还好,有了那次教训,他开始重视了,以后天天完成4000步。
后来,趣步改了规则,即使超过时间还没完成任务,也不用自己花钱买糖果,只要继续趣步就行了。
看看他,净做“赔本生意”。我常常挤兑他,“同样趣步,你的趣步是有本钱的。”他不语。
看看他,比我多花26元钱,每日跟我都走4000步,到如今,我都兑换十一个初级卷轴了,他才兑换了三个,他一天得糖果0.462个,而我一天可得糖果1.188个,结果相差很大。
有时我故意气他说,“何苦来着,跟人家一样走4000步,忙乎一顿,还没得上人家的一半糖果数。”他不以为然,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 “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不信,你等着瞧。”
我怒怼,“我就不信认真对待和敷衍塞责会是一样的结果?”
然后,我俩都闭嘴。最终结果呢?还未知,等事实说话吧。
可是,这结果还能等到吗?
昨儿个,一朋友给我发来一个链接,打开一看:
“每天走够4000步,每月就至少能赚200元,上不封顶……”一款名为“趣步”的APP,号称走路就能赚钱,看似天上掉馅饼,实则套路满满。
文章里还举例说明,继续往下看:
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律师指出,判断披着“互联网+”外衣的“新模式”是否属于传销,可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是否需要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
是否分层级,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
是否根据下线获利,上线从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的人员数量或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或“返佣”。
这趣步还能走不能走了?哎呀,已经养成习惯了,停不下来了。好在我们一没投资,二没发展下线,就算哪天趣步取消了,作废了,我们也没损失什么,不过多费点心思,把走路计步当事做罢了。
不对,丈夫不是投资了吗?投资了多少?26元钱呀。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