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细细品味的《人间词话》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17人  Limi微
值得细细品味的《人间词话》

文字写的多了,才发现所感所想和自己真正传达出来的效果是有差距的。

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感触特别深的地方:

1、用好词的妙处

常人看到了春天里娇红的杏花开得花团锦簇,或许会说“这一树红花开得真美”,这句感慨很真诚,是观者的真感觉,但如果你拿这句话让第三个人去复原画面和感观,很难再现那个真正打动了人心的瞬间。那么词人会怎么处理呢?宋祁的写法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赞他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个闹字,让人好像感觉到了枝头的花一朵挨着一朵的样子,感觉到了一种热烈快乐的气氛,甚至好像能听见花心里蜜蜂的嗡嗡声,和后面的“长恨浮生欢愉少,肯爱千金轻一笑”衔接,就更有种及时行乐的感觉在了。

2、境界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造境和写境都很重要。

和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温庭筠有一个名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句话是描写一个美人,但是温庭筠只是在写美人吗?其实从整个词里,你可以读出他想传达的是一种感受:美人不得君王召见,自行梳洗时,仍不肯灰心堕落,还是认认真真装扮自己。这种感觉不只是美人的感受,也是温庭筠自己仕途不得意却依然不肯自暴自弃的写照,但他却没有直说,而是创造了这样一个闺房的布景来诠释他的心情。这就是内心的真实了。

3、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叫有我之境。这句词的意思是,我含着泪水跟花说话,但花不回答,却化作一片片飞落的花瓣飘到秋千那边去了,也就是飘到墙外去了。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我在篱笆旁边采下一朵菊花,转头时正好看到远远的南山。这是一种无我之境。

在有我之境里,人物和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问花”就是“我”问花,“我”和环境是有互动的;而无我之境里,人物和环境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南山在那里,“我”也在那里,如此而已。

这就是“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的真实含义。我心里很难过,那么我的景物选择、描写都会把我的心情渲染出来,让词里的世界也和我一起染上难过的色彩:夕阳仿佛在发愁,小雨仿佛在流泪,花落了满地好像我的心被揉碎了一样。那么如果这种渲染成功了,这首诗就是有我之境的写法。相反,同样是心里难过,作者如果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小小的难过也是世间百态之一,外物没有必要呼应我的情感:我难过着拈起一朵花,抬起头来,看到天地原来这么大,我看到了远山,看到了浮云,我叹了一口气,这声音化成了风,转眼就没有了,世界没有响应,我也只好用我自己的寂寞,在这世界里消解着我的难过。用这种态度描写出来的世界,就是无我之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