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才看透:缺乏这些觉悟,这辈子将白活一场
01
活下去,这是生物的本能。而如何更好地活着,才是无数人需要思考的真相。
生存跟生活,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了一辈子,到老了才发现,这辈子枯燥无味,啥都没体验过,白活一场。
有些人真正为了自己而“生活”过,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忧愁。到老了才发现,这辈子爱过、恨过、经历过、体验过,算是不枉此生了。
从“二八法则”的角度来说,至少有八成的人,会觉得自己白活一场,因为他们无法活得有滋有味,更无法得偿所愿。
人生在世,只活一次,而如何摆脱白活一场的不幸和宿命,值得每一个活着的人深思。
02
一个典型的例子。
老陈23岁的时候,就听父母的话,跟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结婚了。婚后,有了2个孩子。身为父亲、丈夫的他,只能外出打工。
25岁那年,老陈到了珠三角干苦力活,特别拼命。在他看来,只要赚到钱,可以养活两个孩子,就足够了。
这一干,就是20年的时间。大儿子不是读书的料,只考上了大专。二儿子读书还行,考了个二本。反正,还过得去。
在老陈看来,两个儿子都长大了,也读过一点书,未来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由于他干了20年苦力活,身体有不少毛病,就想休息。
不幸的是,老家的父母病重了,需要他出钱。兄弟3个,每人出了2万元给父母治病。对于手停口停的老陈来说,2万元直接掏空了他的积蓄,让他不得不继续干活。
在他46岁那年,读大专的大儿子毕业了,到了工厂上班,一个月5500元。在他47岁那年,读二本的二儿子毕业了,到了城市当白领,一个月6500元。
现阶段,老陈已经50岁了,面临3个问题:首先,未来如何养老;其次,两个儿子没房没车,结不起婚,也生不起孩子,如何是好;第三,身体健康出了问题。
03
上文的老陈,是无数人的缩影,二十出头就听父母的话,跟不喜欢的人结婚。有了孩子之后,便背井离乡,到处打工。
孩子小的时候,忧愁孩子何时长大;孩子读书的时候,忧愁孩子是否考上好学校;孩子毕业的时候,忧愁孩子是否找到工作;孩子工作的时候,忧愁孩子是否能够结婚生子......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可以顺利结婚生子,五十岁后,依旧打工,就跟永动机一样,不敢停下来。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为了孩子。
这就跟《放羊娃》是一样的。
放羊娃的父亲,过着“结婚——生子——放羊——老去”的人生。放羊娃自己,也过着“结婚——生子——放羊——老去”的人生。
到了放羊娃的孩子这一代,也过着“结婚——生子——放羊——老去”的人生。这就等于,放羊娃的家庭模式,被固化了。
很多人都嘲笑放羊娃,认为这家人的人生模式毫无意义。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大城市中的新一代放羊娃,父母、子女、孙子,代代打工,代代都是劳碌命。
04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打工人,都觉得很累,不仅是身体上累,更是精神上累?
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人生模式被固化了。他们的人生,就像是工厂的流水线产品,可以被标准化生产,千篇一律,毫无意义。
在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出狱的老布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就上吊自尽了。
在狱中的瑞德感慨地说:
他只不过是被体制化了,在这儿,他是个有地位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到了外面,他什么都不是。监狱很奇怪,刚来的时候,你会恨它,慢慢你就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你离不开它,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无数人都浑浑噩噩地活着,不知道月亮有多圆,山川河流有多壮阔,这个世界有多美好,人间有多温馨,但他们就是被“固化”,人云亦云,糊里糊涂地度过这一生。
05
不懂得“听从本心”而活,这辈子将白活一场。
生活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而不应该千篇一律。就像,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不可能千篇一律都是玫瑰花。
一辈子做牛做马地活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知道,几十年的人生,只活一次,如果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是真正的遗憾。
父母这一代劳碌命,我们这一代劳碌命,子女这一代也劳碌命,那三代人的人生,不就白活了吗?
著名作家王小波说过,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如何落下。我活在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有趣的事。生命是一场偶然,我在其中寻找因果。
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