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定位开展运营工作?
在确定了品牌战略中的定位之后,就需要通过运营工作将定位落实。
《升级定位》建议将“品牌商业模式图”作为运营的全景图,全面地指导运营设计。在运营工作中,品类名、品牌名以及广告语是三个重要的运营活动。
一、品牌商业模式
品牌商业模式是品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可以通过九个要点来展开:企业战略、品牌定位、产品、供应体系、顾客、触达、转化、锁定、扩增。
企业战略是把企业的发展与品牌协同考虑;
品牌定位为前期文章所提到的确定品类、寻找特性、建立信任;
产品是品牌的载体,从定位出发定义产品;
供应体系是把产品生产出来的全部交易结构,包括员工、供应商、投资者;
顾客可以根据成交与否,分为潜在顾客和已有顾客;
触达是品牌信息和产品本身如何接触到顾客,可以通过媒介、渠道或者创办自媒体;
转化是与潜在客户成交或者对其实现心智预售;
锁定是让已有顾客持续购买和使用,可以通过提升产品力、合理设计交易结构来完成,可将产品分为互补的两个部分销售,如“打印机-墨盒”模式,“剃须刀-刀片”模式品;
扩增是让已有顾客或已销售的产品带来新顾客。
二、三个重要的单点运营
之前的文章提到运营工作分为界面级与非界面级,品类名、品牌名和广告用语是非常重要的界面级运营活动,下面将分别介绍。
2.1如何进行品类命名?
品类名的核心任务是对接顾客需求,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是打造强势品牌的捷径。开创一个新品类必然要为其命名,品类名的好坏可以影响品类发展速度、决定品类生死。品类命名有四个原则:有根、好感、直白、简短。
有根代表品类名应当表明新品类的来源,符合品类分化规律。比如“酸奶”的根是“奶”。
好感是让顾客听到后有价值感,比如从大豆中提取的黄油叫“大豆黄油”比“人造黄油”更让人有购买欲望。
直白是品类名称应当直指品类核心特征或者形象化,不要迂回曲折令人费解,比如“水蜜桃”这个品类就直白的表达出这种桃子的核心特性。
简短指的是品类名容易理解且字数少。
2.2 如何为品牌命名?
好的品牌名能够有效地进行定位沟通和传播,还可以通过降低介绍难度节省营销费。判断一个品牌名的好坏可以从四个维度出发:品牌反应、定位反应、易于传播、避免混淆。
品牌反应是指当有人谈论品牌时会认为这是一个品牌名,而不是通用名词。比如曾经有一款智能快递柜的品牌叫“我来了”,之后改成“速递易”,这个名字就较之前的更具品牌反应。
定位反应是指品牌名具有“望文生义”的能力,即看到品牌名就能想到其定位。比如“农夫山泉”的品牌名就具有良好的定位反应,相反“俏江南”这个品牌名无法直接联想到这是一家川菜馆。
易于传播是尽一切可能降低传播负担增加传播机会,因此品牌名要做到“听音知名”、简短以及避免字母缩写与混合文字。比如生僻字不建议出现在品牌名当中。
避免混淆是尽量避免用谐音,不要与众所周知的名字太相似。
2.3广告语的制定原则
广告是非常重要的界面级运营活动之一,良好的广告语会帮助品牌与顾客进行定位沟通,《升级定位》采用“二语三性”法则判断广告语的优劣:销售用语、顾客用语、可信性、竞争性、传染性。
销售用语是一线销售人员会使用的话语,可以帮助成交。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就具有这样的作用,相反“昕动,让你更自己”这类广告语就不具备上述的作用。
顾客用语是符合顾客的说话习惯,有利于顾客对自己的品牌进行转介绍。比如“不卖隔夜菜”就很符合顾客的说话习惯,也方便进行转介绍。
可信性是指广告语要具体、有理由、有背书,可使用数字、权威认证等方式。比如“专注夹克29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竞争性是指广告一旦发布,会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比如“不添加甲醛酿造的啤酒”就引起了同行的不满。
传染性是要求广告语具备戏剧冲突、简单易记、易于回想、彰显价值的属性,可以侵入顾客的大脑,并且具备二次传播的能力。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就具备上述属性。
对重要的界面级运营活动做一个整体的总结:
结语
1、品牌商业模式可作为运营活动的全景图;
2、三个重要的界面级运营活动是品类命名、品牌命名以及广告语;
3、品类命名的四个原则是有根、好感、直白、简短;
4、品牌命名的好坏要从品牌反应、定位反应、易于传播、避免混淆四个维度出发;
5、广告语要符合“二语三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冯卫东. 升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