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91高标准做好人生的选择
今天继续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认为想要做出一个时间上的好选择,就要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在现实中,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很容易陷入一种不自知的误区中,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当我们要做出选择时,很多时候会从自己最熟悉的选项中进行筛选,当遇到一个自己心仪的选项时就会停止,而不是认真对比所有选项,从中选择最好的。
作者举了个例子,在一个城市旅游的时候,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如果此时内心的标准是找一家干净卫生的餐厅,那么也许你会在由近及远的选择一家相对环境比较舒适的餐厅。如果内心的标准是找到一家当地有名的餐厅,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那可能就会更加谨慎,在选择前做一些功课了,比如了解当地有名的餐厅有哪些,大家对这些餐厅的评价如何?它们的特色小吃有哪些等等,通过综合考虑,从中筛选出一家最好的。
无论是吃饭、买衣服,还是找伴侣,创公司,当我们在内心设定一个高标准时,自然就会不断探索,不断地舍弃,从而找到更好的选择。
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雷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重要的决定”。也许我们不能在第一时间,就找到自己的人生最高的目标,但是当我们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勇敢一点,在现有的格局里再稍微再进一步,给自己设立一个更好的目标,就会发现眼前的世界会更加开阔,人生也会拥有更多更好的选项。
除了以高标准作为第一原则,想要做出更好的选择,还要学会分辨和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很多人在选择自己的工作时,常常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是留在老家发展,还是到一线城市打拼?
我们之所以在这些选项中来回纠结为难,是因为我们意识不到有更多的“可能选项”。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让我们在思考时不自觉地设下了错误的偏见,从而限制了我们选择的角度和范围。
想要逃离这种困境,我们就要挣脱这些假设给自己思维带来的束缚。作者建议从以下三步着手。
首先,找出潜在意识里的隐含假设;
其次,识别“隐含假设”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自我校正;
最后,构建更加灵活的思维框架,扩大可能选项,尝试新的路径。
打破“隐含假设”的牢笼,能帮助我们找到很多新的可能。很多看似无路可走或是非此即彼的困局,中间也多了许多的可能性。
学会在选择两难的情况,分辨和逃离 “隐含假设”的牢笼后,我们接下来看看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选择太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从中找到一个正确的选项。
一般人在做选择时,并不会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更倾向从自己最熟悉的选项中进行筛选,一旦遇到自己心仪的选项时就会停止往下探寻。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要克服天性中的这个弱势就要用到“精细思考法”,利用适当的工具,对每个选项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入分析,最后综合考虑,得出答案。
作者说“精细思考法”并非适合所有选择情景,找工作,高考填报志愿这种可以用,涉及个人情感及喜好等主观意识的情况时,聆听内心的直觉可能会比理性分析更有效。
就比如相亲,对方的外在条件固然重要,喜欢与否还是要听一下自己内心。
人生往往就是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以往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自己。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于内心“最高标准”指引下的。
嗯,想起社会老是指责大龄剩女要求高,但人家要求真的不高,只能说符合条件的男人数量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