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那些年苏轼被贬谪的偶然与必然——《苏东坡传》
梁爱灵
之前,我看《苏东坡传》,都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觉得苏轼总是被贬谪,就一定是当朝小人嫉妒他的才华,或是害怕他的正义,而苏东坡本人,是完美的。但读到《逮捕与审判》,我发现,苏轼总被挑毛病,与他自己也有关系。
众所周知,苏轼性格豪放,林语堂评论苏轼,“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中,但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内心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苏轼太豪迈,毫无保留地把所思所想写在诗词里,无论是愤怒、是喜悦、是赞扬,还是抨击。他也不在意自己的措辞是否会招致祸害,以及何种祸害。这样,就使当时,他的政敌有了可乘之机,有了把柄。性格使然,这是苏东坡被贬谪的必然之处。
苏东坡是非分明,愤世嫉俗。他是正义的化身,“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每一个朝代都有正义的忠臣,当然也有奸诈的小人。当朝奸臣害怕苏轼得到重用,就拼尽全力去找苏轼的毛病,他们联合起来,使得信任苏轼的皇帝不得不惩罚苏轼。余秋雨说,“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苏轼被贬谪,历史上政权的斗争是偶然之处。
《逮捕与审判》这章里面对乌台诗案有较为详细的叙述。苏轼写诗用典甚多,当时的人们读诗也会习惯性地“抠字眼”,对苏东坡的控告中,有些用典确实是苏轼讽刺当局政治的,这点他承认过,但有许多十分牵强的指控,苏轼的那些用典并没有批评朝廷之意,却被小人曲解。
林语堂甚至认为,苏轼会以为因写诗而被捕、受审为有趣,他一定以在法庭上讲解文学上的典故为乐事。
也许是这样的吧。以苏轼无所畏惧的性格来看,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来。
所以,苏轼被贬谪而得名“东坡居士”,是偶然与必然之结合,也是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