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归隐而去……
合上书本,第一件事是立刻上网搜“丽江归隐”,果然看到订房信息,恨不能立刻买张机票去住几天,然后悄悄回来,“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第二件事是重温了《归去来辞》,这篇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中国文人惯有的情结、是但凡读过一点书的人都心向往之的雅事吧?我不敢自诩文人,倒也真真切切心生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而且至今此心不死。
《归隐丽江》的作者陆丽丽曾就职于世界500强公司,先后在几家外资银行工作,曾经是上海陆家嘴最年轻的理财师。2012年她在丽江创立归隐客栈、归隐茶舍,客栈从创立起就连续创下网络全满分的好评记录,成为丽江古城几千家客栈中的佼佼者。
开客栈不足奇,有商业头脑有资本有机会有意愿就能开,但作者到底是受过高等教育在世界级企业工作过的知识女性,而且她热爱文字热衷分享,喜欢记录归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人分享人生的美好,所以就有了这本记录自己生活、讲述千姿百态的“丽江人”故事的《归隐丽江》。
我是去过丽江的。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随旅行团作为游客到丽江一游,若问我对丽江的印象,只记得一个大概人人都会拍照留念的大水车,几条布满贩售民族风格工艺品的老街,迎面走来的穿民族服装身背竹篓的纳西老乡,记得那低檐石廊、青瓦白墙和小桥流水,不远处的玉龙雪山似乎闪耀着神秘之光……唔,还有,当年花十块钱买的印有纳西文的T恤,现在还偶尔会拿出来穿一下。
多年后看《木府风云》,才想起——跟团的“至此一游”脚步匆匆,我们没进木府,没在四方街停留哪怕超过一刻钟,没在哪家客栈品一杯茶、吃一顿餐……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满满的遗憾。
《归隐丽江——致不甘平庸的我们》虽然不致使我心生“归隐丽江”之心,但确实激发起了我欲“说走就走”故地重游的愿望。若再次游走丽江,一定是自助游,慢慢走慢慢欣赏,一定会去归隐客栈,说不定会遇到归隐客们所熟知的老板娘“坏坏”。陆丽丽以“归隐的坏坏”为昵称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深受读者喜爱。
此书以笔者五年的生活为主线,不仅讲述了自己逃离上海的归隐过程,恋爱结婚生子的经历,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从繁华大都市归隐到丽江的心路历程,品尝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每一步的成长都成为了富贵的财富。归隐丽江的人们,有逃离“北上广”的,也有为了理想到丽江创业的,有土生土长的丽江人,也有丽江的匆匆过客,作者说:这本书献给“这个特殊时代漩涡里如我一般的小人物——在迷茫与焦虑中,渴望诗和远方,却不得不”格式化“地生活着的人们。
一个500强企业的女孩,辞去众人眼里光鲜亮丽的工作,跑到丽江创建归隐客栈,缘于她尊重自己的内心,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作者“逃离北上广”、“归隐丽江”的初心和全过程,懂得丽江何以吸引她以及一波波个性十足的人留在那里,了解丽江的魔力究竟有多大,有哪些为世人所不知、但足以让丽江人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她在那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老公阿远,有了家庭和孩子,邂逅风情万种的丽江老板娘,也遇到的无耻的房东和客户的刁难,还带领读者领略了丽江古城风景之外的美,甚至感受到隐藏在千年古城优美风景背后、暗流涌动的商业规则。
《归隐丽江》一书语言平实,绝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500强企业里职业化熏染下的PPT式的中规中矩,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大概是作者的心性如此,抑或是丽江的慢生活造就的结果吧。
作者记录了一个个鲜活的丽江人物。精明的包工头老杨、偷奸耍滑的清洁工大姐、归隐客栈的管家们、在丽江找寻到艳遇的妮子、还有她的同学同事朋友……正如作者所言:这不是给某个特定人群看的书,书里的人物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经历。
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你可能会感受人生百态。也许在书里,还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寻到那颗想脱离尘世、归隐山林的心。
清华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