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大四不迷茫

迷茫是我现在唯一能想到的词来形容大四这段时光。
考研是我大一的想法,也是支撑我在三本学习的动力,有的朋友去上了专科,支撑他的动力是专升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当时的信誓旦旦是自己想的简单了。
在大四抉择的时候,作为动力的考研也成了累赘,想弃不忍弃,坚持又怕失败,所以每天在图书馆外面看着其他同学背书的身影,心中总是有点不舍,不想让考研成为自己的遗憾,但也不想首先选择考研。
工作成为了当下在父母看来最要紧的事情,校园招聘的前一天做好了简历,对于法学而言有证走遍天下,无证寸步难行,所以改投其他专业,冒冒失失的去了证券公司,总是会被追问:你学法学的,怎么做证券了?
隔行如隔山,从最基础的学起,从营销开始做起,学校待了四年,微信里全是同学,在我们这个年纪对于理财没有任何概念,甚至我们的父母也只知道把钱存成定期利息会高一点,动辄几万几十万的理财产品他们是不会接触的。
营销总是会伴随着喝酒吃饭,饭是不敢吃的,酒是不能喝醉的,初入社会要学的东西很多,要看的眼色更多,从一次酒喝下来,身心俱疲,伴随着的氛围让自己不断怀疑做这一切的目的,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没有自主,只有身不由己。
走过了弯路才知道正确的路在哪里,回到原点,回到自己学了四年的专业上,与其说怀疑这个专业,倒不如怀疑自己对待专业的态度,这一专业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太少了,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在法院实习当事人叫你一声法官,再加一句谢谢,仅此而已。
怀着这样的感受,我去选择了经济类的专业,但营销的工作总有人去做,把产品卖出去,把钱拿回来,你就能拿到钱,最简单的道理,但做起来需要机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学法学的去做经济类的,在别人看来就是不专业,在自己看来自己更是无知,从头学起不是难,而是克服不了原本的思维界限,将书本上生硬的词汇化为自己所熟悉能够掌握的事物,则需要更多的见识和技巧。
做了一周的工作到此也放弃了,心乱了,方向没了,没找工作之前是为了没有工作而迷茫,找到了工作发现路被自己走窄了,如今放弃了工作,还是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路该何去何从。
对于考公务员是每个家族都向往的,对于自己来说是向往中带着更多的自由,毕竟踏入公门,再放弃是需要万千勇气和能力的,而进入公门同样需要能力和自信,这一路来,从考研到工作,再回到考研的既定轨道上,从而开辟出考公务员的道路,关键是收心,总结这一句上的迷茫和矛盾,在矛盾中总结和反思,虽然本专业没有给自己获得感和荣誉感,但其无形中的影响已经扎在了自己的心里,严肃认真而不是逢迎谄媚。
距离毕业还有半年,有的人继续着一天只有下午是醒着的生活,有的人天还没亮就在图书馆门口背书守候,有的人在原地等待着未来快来,有的人未来已来。
迷途知返,回到原点在未毕业之前还来得及,在未毕业之前把能走的路都走一遍,能犯的错都尝试一遍,是为了毕业以后的有经验,才能走的正确和踏实。
谁的大四不迷茫,心中始终坚持目标的人才不迷茫,原点即目标,努力成半径,圆会有的,圆内的风景就靠自己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