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之中医临证

【经方验案31】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案

2016-08-08  本文已影响37人  bff84e533abb

林某,女,48岁,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2015年11月26日,首诊:反复咳嗽、气促十余年,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常年依靠西药喷喉止喘气雾剂缓解,其自诉气逆欲咳,咳时带喘、气急,平素怕风,饮食、大小便可。舌质淡,苔薄白滑,脉细滑,略沉。证属饮邪阻肺,肺失宣降,宜宣肺化饮、纳气平喘,宜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茯苓10g,干姜10g,五味子10g

炙甘草6g,细辛3g,地龙6g

紫菀10g,款冬花10g,黄芪15g。

3帖,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2015年11月29日,复诊:已无明显咳嗽咳痰、气促,怕风减,手足转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前方干姜减为5g,细辛2g,加核桃仁2枚。5帖,水煎服,每日一剂。同时配参蛤散冲服,以期巩固。

按:此案属饮邪阻肺,肺失宣降,宜宣肺化饮、纳气平喘。�苓甘五味姜辛汤见于《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篇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闷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为苓甘五味姜辛汤,此时冲气已降,则不须桂枝平冲降逆,当用化饮的干姜细辛。

此方其性偏温,即可化饮又可宣肺平喘,方中干姜细辛温肺止咳,化饮平喘;茯苓甘草,甘温建中,以绝饮源;五味子,味酸性敛,顾护肺气又防姜辛过于辛散而伤肺气,诸药相辅相成,共奏捷效。十多年的顽疾,多耗伤脾肺气,加黄芪益气固表,地龙通络,款冬紫宛纳气平喘,

此案当与小青龙汤相区别,《伤寒论》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此案患者并无外寒表证,则使胸中寒饮从下焦小便而出,而小青龙汤则为内有饮邪,外寒邪引动伏饮而发,从而在用药上有麻黄,桂枝,白芍来通过表汗来散胸中饮邪,且麻黄更增加了平喘利水之功,从而明白仲景告诉我们治“支饮”有两法:一发汗从表解,一可从小便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