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从认知观点看自我——《自我》读书笔记
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依赖先前的认知和经验。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包括:(1)注意过程;(2)解释(我们如何对注意到的现象进行解释);(3)记忆
认为人们不是简单地记录外部世界的信息,而是积极地构建他们所体验到的世界,建构过程取决于先前的知识以及对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期望。(自上而下的加工)
人们对自我的看法是他们用来加工信息的知识的一种形式。对自身的看法影响他们对事件和经验的解释。
一、自我认识表征(即人们对自身的看法)
人们对自身的看法,是一个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有可能是一种等级结构。顶端是自我,下面有物理特征、自尊、社会特征三个层次。这个结构随年龄增长会变化。 对自身的观点有时是矛盾的。对某些人而言,这种结构是复杂的和完美整合的。对另一些人而言,结构是简单的和高度分化的。
1.自我复杂性
这个结构的观点如果来自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则主体具有高自我复杂性;如果仅从有限的方式看待自己,则主体具有低自我复杂性。个体的自我表征越不复杂,他对于积极事件或消极事件的反应就越极端。复杂的自我表征也有问题,容易角色冲突,容易抑郁、神经质和低自尊,多重特征只有彼此很好地结合才是有益的。
2.自我概念的确定性和重要性
自我概念有些是确定的,有些不确定。越确定,对自我的感觉越好。
自我概念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一般而言,重要性随目标而发生变化,重要的特征往往是那些有助于我们的目标和野心的。当触及重要的特征时,人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人们赋予每一个特性元素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3.自我图式
自我概念很重要,并且具有像自我图式所具备的确定性功能。自我图式影响了大量的心理过程,包括我们所注意的,所记得的,如何知觉和判断他人,以及我们的行为。
图式是一种假设的知识结构,人们拥有关于许多不同事物的图式,如其他人、社会群体、社会事件和客观物体。它会影响我们所注意到的信息,以及如何解释它,以及记忆。
自我图式影响我们加工社会信息:具有某一特征图式的人更倾向于接受进一步支持他们的自我观念的信息,排斥与他们看法不一致的信息。
自我图式影响行为:与没有自我图式的人相比,具有的人在特定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该领域更为一致。且对这种特质非常自信。
自我图式影响对他人的知觉:对他人判断时以自我为参照。如果对一种特质看得越重,知觉他人时越容易使用这种特质作为标准。(某强对自律品质的看重,势必能看出来别人的无)
二、自我认识的激活
在任何时候,所能激活的只能是自我认识的一个分支。这种激活依赖个人因素(心境和目标),以及情境因素(包括最近发生的事件以及社会环境的构成)
特定时刻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即瞬间的自我表征,当前的自我表征,又叫现象自我。
当前的自我表征影响信息加工、情绪和行为。
当前的自我表征受个体和情境因素的影响。
1.影响自我认识激活的个人因素(影响当前自我表征的个人因素)
A 自我概念/自尊
指人们通常看待自己的方式。高自尊比低自尊的人更倾向于用积极的词汇形容自己。
B 心境
开心时,更易想到优点。忧伤时,更易想到自己的缺点。
这都会对自我表征形成积极或消极影响。
C 目标
弄清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然后激活一个恰当的自我意象。
比如面试时,使对方感到自己勤勉、有能力、负责任。
D 物理因素
饥饿、失眠、药物等
2.影响自我认识激活的情景因素
A 社会角色
我们是谁,取决于我们身处何方以及我们在和谁接触。
B 社会背景和自我描述
群体大小和群体地位,影响社会特性的显著性。
C社会背景和自我评价
心理封闭,决定了跟他人是对比还是同化(群体中有人在某些维度上堪称楷模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会更积极)。当人们心理上感到与社会环境分离时,会产生对比效应,反之出现同化效应。
其他人比个体优秀时,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倾向于更消极一些。但并不总是如此,当人们在心理上和他人有接近感时,会产生同化效应。
D重要的其他人、近期发生的事件、人们对于先前事件的记忆也能影响他们的自我概念。
3.自我概念的确定性和可塑性
30岁以后自我概念相当稳定
三、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
1.对与自我有关的材料的记忆
自我参照效应:
自己产生的材料容易记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容易记忆
2.与个人有关记忆的准确性(需要和动机影响个人的信息加工过程)
当回忆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他们当前对于此特性的看法,然后他们会询问自己是否有理由让他们相信这些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与动机有关,看你是强调行为变化还是强调行为稳定:若强调变化,会夸大与现在的差比,若强调稳定,会夸大与现在的一致性。)
四、应对不一致的个人信息
1.认知不协调理论和努力调整
说的与做的与他们的自我概念不一致(认知不协调)时,他们会感到不适,为了减轻不适,他们会合理化,或为他们的行为寻找借口。
2.认知不协调理论与态度改变
改变态度,行为就与态度一致了,认知得以协调。
3.自我肯定理论
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通过改变态度解决导致他们产生不协调感的不一致,从而让自己感觉良好。
如:你认为有必要回收利用汽水罐,但你却不停地把汽水罐扔进垃圾桶。这与你对自己是个有分寸的可靠的人的认识相背离。你会改变态度:回收利用没有那么重要。
自我肯理论认为:人们通过重构一种充足的得体的自我表象(提醒在别的方面的优点,如提醒自己是个好人)来降低认知不协调的不适感。
如:你认为有必要回收利用汽水罐,但你却不停地把汽水罐扔进垃圾桶。这与你对自己是个有分寸的可靠的人的认识相背离。为了降低不适,你可以说自己是个好人,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一个技艺高超的钢琴家等。
五、有动机的信息加工
个人信息通常会产生自我服务偏见。动机和认知过程共同产生了这些偏见。
1.自我服务因果归因
自我服务归因模式:相对于消极后果,人们通常更容易接受积极后果。他们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为自我中稳定的、核心的方面。但把消极结果归因为外部因素或自我中非核心的方面。(提高自尊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