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xi's travels 】2024(59)先农坛神仓#
今天上午在天坛逛了月季园后,出西门,骑共享单车去先农坛,想看看新开的神仓建筑群。
几分钟就到了先农坛,先去皇帝的一亩三分地看看,今年春天种的麦子,现在已经基本成熟,边上的都已经黄橙橙的了,我还是第一次春天来看这块地的作物。
自拍两张
然后去找神仓,一问工作人员才知道,神仓不在这里面,出大门,在小路的对过,于是又出去,按指示牌进了神仓建筑群。
其实这个建筑群不大,按门口的介绍,东西宽41.2米,南北长83.4米,坐北朝南。
神仓建筑群初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位于明代旗纛庙以东。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裁撤旗纛庙,将神仓建筑群移建于现在这个地儿,留存至今。
神仓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用于储存耤田收获的谷物,供国家祭祀之用,现在这个与世隔绝了二百多年的神仓建筑群于四月十八日开放,第一次走近社会大众。
中轴上的建筑:
■山门殿:
■收谷亭:
进入山门殿就是一个方亭子,叫“收谷亭”,是古代用来晾晒耤田谷物的场所。亭子中间以中国古代计量谷物器具的“斛”为原型,展示耤田收获的“稻、黍、粟、麦、菽”五种谷物,从而表达“神仓藏玉粒,五谷播天下”之含义。
■神仓:发放祭祀五谷的地方。
先农坛是皇帝祭祀先农和亲耕的地方;神仓是皇帝到耤田(皇帝亲耕的田)躬耕,秋收后耤田所获五谷贮藏的地方,供国家祭祀礼仪所用;神仓建筑群在皇家祭祀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天下第一仓”的美誉。
耤田中收获的五谷,经过晾晒后,在碾房里脱壳加工,储存于仓房中。每逢祭祀前,依照规制将加工后的谷物供奉于神仓圆廪,至各坛庙祭祀日前一天提用。
神仓的藻井是雄黄玉旋子彩画,使用諸石、章丹、朱砂等传统颜料,上面有八个盛粮食的量器“斛”。
■祭器库:
祭器库是存放亲耕礼使用农具的场所。春耕前,天子及诸候躬耕耤田,以祀先农,做天下表率,祈盼丰收。亲耕礼开始前,皇帝会派人去祭器库取出农具。天子躬耕的过程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农民劳作的缩影,过程和使用农具力求还原真实的春耕过程。耕作农具按功能可以分为耕地整地、播种移栽、中耕除草、灌溉、收获、运输这六种。
目前祭器库是一个农耕用具的体验区。
东西两侧建筑
■碾房:进山门殿东西两侧就是碾房:
中国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农业生产和农器发明、制造、使用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耤田收获的五谷,经过晾晒、脱粒后,运到碾房,通过脱壳、碾磨等加工工艺后,最终得到“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仓房:过了收谷亭东西西侧就是仓房:
粮食的储备对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神仓建筑群建成后主要核收耤田的谷物,仓房是用来储存谷物的重要场所,为了保持谷物干燥,防止腐坏,小小的仓房中隐藏着很多古人的智慧。
■悬山顶天窗:目的是加强通风、防潮防霉,保持谷物干燥。
为了保持谷物干燥,对仓的建筑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筑形态将直接影响到仓内谷物的存储。神仓建筑群的仓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悬山顶屋面,明间瓦顶正中设悬山顶天窗,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谷物受潮霉烂。
虽然现在神仓的功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神仓建筑群作为先农坛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见证农耕文明,传承农耕文化。
参观中一直好奇,皇帝耤田的那一亩三分地的谷物能保证国家一年的祭祀之用吗?参观完知道了,那时先农坛内有1700多亩田都是用来做祭祀的,而皇帝那一亩三分地也就是每年祭先农时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