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广东地区年俗一瞥

2024-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昇夫

今年发现广东的年味很足,其中,各地区年味十足的一些活动在小视频上频频刷到。

式样多种。譬如,妈祖巡游。一女子站在妈祖轿前,表情伤痛,眼中含泪,呈欲哭状。身体不停抖动摇晃,一手在空中乱画。然后爬到轿上,被大伙抬起巡游。或一男子,神情怪异,动作夸张,似欲发作,忽地绕着庙宇神位奔跑,其状犹如神灵附体。尤其是女子神情投入,配以闽南语缠绵歌曲,特别能感染人心。簇拥围观的人们个个神情肃穆,气氛庄重。

又譬如,走或滚刺床。米余宽、几十米长不等的台架上,铺置着一层密密的荆棘。不知是何种树枝,长满长刺。人光脚走在上面,步履维艰,神情痛苦而壮烈。或赤身在刺床上翻滚,英勇无畏。表演的有男有女。看得人皮肉紧张,犹觉刺着了一般。

滚刺床

广东湛江市“走刺床”,不仅是一种庆典活动,它还承载着村民们的信仰和希望。他们深信,通过这种仪式,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使村庄繁荣昌盛。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展现出了团结、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互相鼓励、支持,共同克服困难。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如今,走刺床已经成为湛江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再有,两人或四人或多人抬着神灵菩萨,一路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众人簇拥下,上街巡游。或在固定场所,庙宇门前,表演逗老爷。譬如惠东小布村逗老爷,其主要特色,就是抬着神仙老爷奔跑,扭动,厮抢,翻滚。表现出神民同乐,祈祷丰收健康。

还有一种,抬着神仙从火堆上奔跑,跨越。或有一种,赤脚走过火炭铺成的床道。

姥爷跳火堆,就是在广场上铺一堆干稻草点燃,待大火燃起之后,在锣鼓声鞭炮声的造势下,大家聚在一起过火堆。旁边有人不断向火堆中加入干草以保持火势旺盛,寓意去掉一身晦气,一年里顺顺利利。大家边跳边念着表达内心美好愿望的民谣:“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等等。青少年跳火堆,展示出勇敢刚毅,不畏险阻的寓意。一家人逐一从火堆上跃身而过,每有跳得高跳得远的,围观的家人均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现场一派热烈祥和的气氛。

像这种走火堆,林清玄有一篇散文叫《过火》,我看形式内容寓意是差不多的。

还有,水盆取利是。把一张纸币压在砖头下,浸于水盆中。人后仰翻身,扭头于盆水中,用嘴咬住纸币取出。

还有七圣帝出游活动,抬着石将军、千里眼、福德老爷、华光大帝、神农大帝、观音娘娘、文昌爷七位圣帝游街。

如此种种,丰富多样。地区显示多是湛江,潮汕,茂名,高州一带。

走火、过火

在这些活动中,出现一个词:“年例”。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词。不免百度,原来如此。

年例是广东省茂名、湛江地区以及广西北流一带的传统风俗。

年例是古老传统贺岁方式之一,文化源远流长。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代作品,盛行于明清。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是指每年定期(主要集中在新年期间)举办的群体大型祭祀活动。年例礼俗以敬神、游神、摆盅台(做醮亦称摆醮)、祭礼为核心,并伴以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请亲朋好友,而开展的群体性祭祀活动;主旨是酬谢天地神祖恩德,驱邪祛疫,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盛行于粤西鉴江、罗江流域及雷州半岛一带,以茂名、湛江为主。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有的地方在农历三月份以后也有年例,称做“返秋(翻秋)年例”。

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庄子做年例。大部分村庄年例只有一天,只有少部分村庄年例会维持两三天。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

年例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飘色、上刀山、下火海、穿刺床等等。

年例流程分为起年例请神、正年例游神摆盅台、年例尾押舟烧纸船送鬼。

年例当日的早晨,等待村民在社庙、土地庙、祠堂拜神过后,由村中的年例头或者灯头、乡老、村长、道公佬(或庙祝)一起到庙中,举行各种具有迷信色彩的请神仪式后,将神像抬出,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神轿之内,谓之请神。请神,就是年例活动的开始,叫做起年例。

正年例。游神,又称“菩萨游春”、“游老爷”“游菩萨”等。游神即是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临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游神与摆盅台,是年例活动的核心项目,是各村民众祭祀、祈福的最重要内容。在茂名地区降神后的活人菩萨会被穿银针,在湛江地区降神后的活人菩萨会被穿令箭。

年例尾。游神结束,在神像回庙之前,需要押舟烧纸船送鬼,谓之年例尾。所谓“押舟”,就是做年例的道公佬(或庙祝)先用竹扎做一条长约2米的纸船,由两个人扛着,收集村民投放到船里的如头毛、鸡毛一类的东西(这些东西被称为邪魔恶煞),最后由菩萨“押”到某些地方烧掉。寓意合境平安。这便意味着这一年这里的人们将不会受鬼怪妖孽的骚扰。然后送神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年例宴客。年例宴客就是所谓的食年例,这是粤西人过年例的重头戏。宴请亲朋好友,是年例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内容。年例宴客,是一种人文情怀,丰俭由人,旨在增强当地人的乡土归属感、增进亲朋乡里之间情感交流。

年例已变成粤西人民的狂欢节,是庆祝新一年的来临、联络感情的节日。

2012年2月21日“年例”(茂名年例)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例分布很广,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海南省叫军坡节(公期),在广西贺州市叫惯节(会期),在广西崇左市和越南北部地区叫侬垌节,在湖南、贵州的侗族地区叫月也,只有在岭南的粤西地区才叫做年例。

据此看,惠州博罗一带上灯习俗、惠东小布村逗老爷等,大抵也属于年例范畴。

跳火堆

对于此类活动,有些人枉下言论,这是不对的。

我整理写本文,一是出于了解学习的目的,另一个就是希望大家,秉着尊重学习的态度和观念,正面来对待各地方文化风俗。

要知道,别说世界之大,就咱们国家十几亿人口,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地区环境各方面也不同,造就不同的文化习俗再正常不过。我们不能以自己没有见过、不懂、偏见,来语言攻击,加以反对。我们理应允许各种事物的存在,要有宽宏的接纳包容心。说到底,就是创建和谐社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是人该有的样子。有些人不尊重他人他事,每以自我为中心,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叫骂,这种人也不值得别人尊重。对于自私,精致利己,唯利是图,邪恶之徒,我们应共同抵制。

就本地各种年俗活动,本人抱支持乐观的态度。在组织者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无不良引导出发,不伤及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适宜举办并鼓励传承发扬。活动得以举办,大家乐于参与,说明人民的生活好了,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得到了提高。这是好事。

据最新消息:2月24日,即元宵节当天,惠州市将举行龙舞巡游活动!这是继西湖花灯回归外,又一大型娱乐人民的节目。届时,30多条龙大闹元宵,队伍从江北体育中心出发,经惠州大桥,朝京门,平湖门,到圆通桥结束。可以预料,当天必又是一番热闹欢乐气象。

年例游神,相逢斗阵 荡老爷 拜天公 舞草龙 逗老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