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会艰难一辈子

二十五年来,我与舅舅只见过两次,与其说两次,倒不如说一次。
第一次见舅舅是我三岁那年,母亲背着我去贵州外婆家。因为那时我还小,所以第一次见舅舅,我已经没有任何记忆了,这个“第一次”也都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第二次见舅舅是因为舅舅的脚伤,我与母亲去探望他。那年我十六岁,我刚中考完,逢着暑假,我与母亲坐上了前往贵州的火车。
舅舅生活在乡下,我与母亲下了火车,辗转了很多公交,此刻舅舅早已在乡镇的集市上等着我们。下车后,我看见一个又矮又显得苍老的人,他拄着拐杖,眼睛一直再巡视着什么?我猜想他是看见了我们的,只是不敢认出我们,毕竟他也没见过已经这么大的我。
我也不敢相信这个人就是我舅舅,但是看到这个人脚有伤,还拄着拐杖,我就想起舅舅不也是脚伤着了吗?走进以后,母亲与舅舅相互认了出来,他们见面时的惊讶与兴奋,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相反,我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觉,可能很久没交集,是“疏亲”的缘故吧!最后舅舅带着我们乘坐了摩的,辗转了好几次才来到舅舅的住所。
舅舅的住所很窄,也很简单,我还记得舅舅屋顶上盖了两三层“牛毛毡”一样的东西,一大块一大块的。房子四十平米还不到,屋子分为两部分,中间隔了一道木板。屋子里面摆得是床铺,床铺是木板架成的,下面堆砌得是砖块,床铺正对面摆着一台小型的旧电视。外边算是厨房和大堂了,一张破旧的桌子上放着电磁炉和一些油盐调料。大堂有几把小小的竹子靠椅,一张吃饭用得小小的折叠饭桌靠在墙边,桌子旁边放着一些碗筷。
舅舅那时在煤矿上班,他在下井时,被砸伤了脚,我听舅舅说他的脚里面还夹了钢片,过段时间要去医院取下来。看着眼前这个年龄四十几岁,却有着六十岁沧桑脸庞的舅舅,心里突然酸酸的。舅舅还有四个儿女在老家舅妈带着,一家人都等着他养活。我突然发现,舅舅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
晚上,舅舅买了一只鸡,用了很多大蒜,辣椒烹炒,我现在还记得那盘鸡的味道。舅舅又从大瓷缸里盛出了一大碗酸白菜,那晚,我们就吃着酸白菜和大蒜辣椒烩鸡块。我突然觉得舅舅很伟大,因为不管自己多么艰难,我都没听他有过抱怨,他身后都撑着一个家,他会竭尽全力,为他们遮风挡雨,尽管自己遍体鳞伤。
我和母亲在舅舅家住了两天就返程了,这两天,几乎都是舅舅与母亲在聊天。离别时,舅舅坚持着要送,被我和母亲拦下,因为舅舅拄着拐杖实在不方便,我们也不忍心。
在火车上,母亲忽然流泪了。我问母亲为什么时流泪时,母亲说自己帮不到舅舅,看他们过得那么艰苦,心里难受。我明白母亲的此时心里的感受,谁不希望自己的至亲过得好呢?母亲是没有能力帮助舅舅,母亲每年赚的一些辛苦钱也都给我交学费了,父亲的右手又遭遇残疾,赚不了钱,也只能在老家种田,带着我在老家念书。
母亲说舅舅从小到现在,都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小时候因为穷,舅舅也没读过什么书,所以现在也只稍微认得些字,并没有什么文化,更别说文凭了。本就穷根难拔,现在又遭遇这些个祸事,于舅舅来说,确实是雪上加霜。
但是在舅舅家,我从来没听到舅舅对生活的怨言。他没有天天抱怨,愁苦着脸,也没有对母亲诉说过各种不幸和艰难,却总是对我们笑脸相迎。我还记得舅舅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跟我讲:“小辉,生活不会艰难一辈子,你也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你要知道你妈妈养你好辛苦。”舅舅说的那句“生活不会艰难一辈子”让我深深铭记在心。
生活不会艰难一辈子,这是舅舅对生活的信仰与憧憬,也是舅舅的憨厚与朴实,却让我对舅舅更加心疼了几分。希望生活,能善待坚强和认真生活着的舅舅,也善待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