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①》附录3要点汇总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喜独不喜孤

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1.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将思想(观点、结论、要点、论点、论据、建议、行动、步骤等)归类分组。

2.将分组后的思想,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搭建金字塔。

3.向读者介绍(传递、阐述、论证)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表达。

4.金字塔中的思想,应遵守4个基本原则(见右图)。

5.条理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写作前用金字塔原理检查。

关键概念

金字塔原理的 4个基本原则 结论先行:

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1.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层级上包括各种思想;思想使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或学员)产生疑问。

2.在纵向方向上,各分支、各层级上的思想,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3.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以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方式回答读者的疑问,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

4.序言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将回答的读者最初的疑问。

5.序言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回答。冲突因背景而产生,背景和冲突都是读者已知的事实。

6.冲突导致读者提出疑问,而文章将回答读者的疑问。

关键概念

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各种思想纵向相关(疑问/回答式对话)

各种思想横向相关(演绎/归纳,MECE原则👉推荐阅读 MECE分类原则学习笔记 - 简书

金字塔顶端思想回答的疑问,来自读者已知的事实

序言引出读者最初的疑问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1.自上而下法

-确定作者想论述的主题

-设想读者的疑问

-给出答案     

-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证实答案       

-填写关键句要点

2.自下而上法

-列出所有作者想表达的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倒推出序言

关键概念

构建金字塔

确定主题

设想疑问

给出答案

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证实答案

填写关键句要点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已知的信息,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答案。

3.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

4.为每个关键句要点写一段引言。

关键概念

写序言

说明背景

指出冲突

冲突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作者的文章给出答案

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1.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

2.对演绎推理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概括整个推理过程。

3.归纳推理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归类分组,根据各要点具有的共同性得出结论。

4.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方便读者理解。

关键概念

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推理过程。

归纳推理,是把相似的、具有共同点的思想或相关的行动归类分组。

在关键句要点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1.应用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不会:

-把新闻条目当做思想列入

-遗漏某一组中重要的思想

2.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呈现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

-程度顺序:通过按程度或重要性不同分组,得出的思想。

3..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找不到以上顺序,说明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还不周全。

4.为了检查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你可以:

-先把每一个句子改写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即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删除定语、状语和补语,只保留动词、名词,删除形容词、副词)。

-再把相匹配或具有共同点的句子合并同类项,组织在一起。

-最后选择使用适当的顺序。

5.如果思想属于行动性思想(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等)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

-把能产生同样最终结果的行动(行为、步骤等)归类分组。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类别),并依此排序。

-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6.如果思想属于描述性思想(即介绍观点、情况、信息等)

-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分组。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找出相似之处、共同点)。

关键概念

归纳组合逻辑顺序共有3种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

程度顺序:通过按程度或重要性的不同分组,得出的思想。

关键概念

将行动性思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步骤、流程)排序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把能产生相同最终结果的思想合并、归类、分组。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排序。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关键概念

将描述性思想(介绍观点、论点、论据、情况、信息)排序

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合并、分组。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比如“存在3个问题……”等)。

2.分组应遵守“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MECE)原则。

3.行动总是按时间顺序进行,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概括行动性思想。

4.把描述性思想归类分组,是因为该组思想具有共同特性,它们都:

-针对同一类主语-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包含同一类判断

5.将行动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发掘每一个行动的本质

-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采取一项行动,是必须在另一行动开始之前,还是为了完成另一行动?)

-明确说明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6.将描述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找出句中结构的共同点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同点隐含的意义

关键概念

概括各组思想

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概括行动性思想(概括一组行动)。

通过说明各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相似性,概括描述性思想(概括一组信息)。

关键概念

寻找思想的共同点

各思想是否针对同一类主题

各思想是否涉及同一类行动

各思想是否针对同一类对象

各思想是否包含同一类观点

关键概念

描述性思想分组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或含义的共同性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说明共同性隐含的意义

关键概念

行动性思想分组

发掘每个行动的实质区分行动的不同层次明确说明行动性思想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第8章 界定问题

1.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产生问题的具体领域、方面)

-困扰/困惑(它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现状R1(你不喜欢该方面正在产生的结果)

-目标R2(你希望在该方面得到的结果)

-答案(到目前为止,针对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如果采取了的话)。

-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2.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

-从左往右再往下

-读者最后知道的事实就是冲突

关键概念

界定问题

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困扰/困惑)

确定非期望结果(现状,R1)

确定期望结果(目标,R2)

确定是否已经采取了解决问题的行动

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1.使用诊断框架,呈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展示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查找具有因果关系的活动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2.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结构中导致问题产生的部分

3.使用逻辑树

-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案

-揭示思想一览表的内在关系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下划线和数字编号的方法,突出显示文章的整体结构

1.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组合之间的过渡。

2.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组之间的过渡。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制作文字幻灯片,应尽量简明扼要。

2.制作图表幻灯片,使传达的信息更简单易懂;在幻灯片的上部说明要传达的信息。

3.使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整体结构。

4.排练,排练,再排练!

第12章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或画思维导图)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