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会骑自行车
5岁的儿子看到了路边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就跟妈妈说:我也要骑。
妈妈略一思索,微笑着冲儿子点头:去骑吧,你天生就会。
一起聚会的朋友们听到这话有些呆了。可儿子没呆,兴冲冲的就去了。
孩子的个头和自行车相差无几,一只脚踏在脚蹬上滑行,摇摇晃晃,踉踉跄跄,还是摔倒了。
妈妈快步上前:疼不疼?
儿子似乎不疼,或者是忘了疼,问妈妈:你不是说我会骑吗?
妈妈从容的回答:会骑也会摔倒的,很正常,再去骑吧。
儿子起身,接过妈妈扶起的自行车,又去练习了。
大概5分钟,孩子学会了。
朋友们彻底呆了。

这是我听说过的最生猛的让孩子学骑自行车的方法。我没这胆量,在现场肯定也呆。
即使我的孩子也具备这种“天生就会”的能力,估计我也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朋友问这位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
妈妈说她只是回忆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小伙伴大多是偷着学自行车的,根本没人教,也没人扶,一样都学会了,所以她就觉得孩子是天生就会的,摔倒几次自然就会骑了。
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这样的道理,并敢于在今天这个孩子无比宝贝的时代大胆让孩子去尝试这样有危险性的活动,这位妈妈也够神奇的了。
我们事后诸葛亮分析一下,可能有这么几个因素促成了孩子在5分钟的时间内学会了站着骑自行车。
首先是孩子遗传了妈妈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
我有个表姐,从小就会爬树、就会空翻——肯定没人教过,我羡慕的不得了,可就是学不会。
几年前去她家里,她5岁的女儿偶然间给我表演了一个“绝技”。怎么形容呢?
首先把双手撑在门框上,用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的重量,然后迅速将双脚蹬住门框,产生向上的力量,这时松开双手,在一个更往上的地方重新撑住……反复循环几次,孩子的脑袋就顶住了门框。
下来的时候重复相同的动作,只是方向相反而已,等下到一半的气候,孩子手脚同时一收,就像体操运动员似的轻巧的落在了地板上。
看的我是心惊肉跳,可从孩子的表情来看,这件事她是轻松完成的。这事估计也没人教过她,这就是遗传吧。
其次是,妈妈这种“胆大心细”的个性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肯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孩子在过去的五年中是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能力的。
就像刚出生的小马驹,几分钟内就能站起来奔跑——这是遗传决定的,可它们奔跑的能力却是在不断奔跑中逐渐锻炼出来的。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妈妈一贯的、坚定从容的态度影响了孩子,打消了孩子在面对一个新困难时的顾虑和恐惧。
有句老话说:事有不成、必有所惧。客观的说,骑自行车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儿,可你会发现身边好多人是不会骑的,如果你能进去他们的内心,就一定能得到一个统一而准确的答案:害怕。可能是自己怕摔着,也可能是父母怕摔着,也可能是这二者相辅相成,怕着怕着就学不会了。
恐惧是绳索,会极大的束缚一个人的手脚,会大大的缩减一个人尝试的空间。
我们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也达不到这个妈妈的心态,可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父母的过渡担心,真的会限制孩子能力的成长,父母的过度保护也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弱势。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