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简书》精品文集每周500字

这可能是对你最重要的文章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38人  白煦愉

01.

我刚上中学的那会,我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告诉我们,“同学们啊,你们要努力向上,不用管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与其去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我们啊,唯一能掌握的就是自己的行为。”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一年前,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出来支持这样的话。毕竟几乎所有的励志书籍都在完美地讲述了这样一个事情: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我们先来设想一个场景:

  一个叫做明明的男孩,下定决心要在下周期末考试达到班级的第一名。因此他给自己定下了周末要改完多少多少道错题的任务。

  我们假设明明只需要把那20个错题点改掉,搞明白就可以拿到班级的第一名。对应到题目上可能也就是至多50道题目。你看,这个任务其实并不大,他只需要这周末在家里多做50道例题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明明想好了就开始展开自己的行动。紧接着你就会发现明明身上出现的变化:

  开始的前两个小时,明明可能斗志昂扬,效率也爆棚,一下子就改掉了30道错题。

  但是慢慢的,他就受不了了,发现,怎么这么累啊,这道题目怎么这么难啊。他想着,自己要不休息一会再做,可等待他回来以后才发现,自己一点也不想学了。

  这样的现象不断循环,明明的下次考试依然和之前一样,没有丝毫的变动。

 

这可能是对你最重要的文章

  我不知道你看到这样的一幕是不是觉得极其眼熟,然后就开始默默怪罪自己:唉,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哥们,我当初就是不够自律啊,如果我的意志力再强一点,我也许就可以去到xx学校,通过xxx考试了。

  接下来的结论可能一下子就会否认掉你看到的无数文章。但我现在还是直接告诉你结论:告诉自己要自律这个办法,可能根本就不靠谱。

  你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我想获得更好的收成,我是应该花重金进行科学研究来改良种子呢,还是说,我在改良种子之前,应该先试着避开贫瘠的土壤?

  改良种子,太难。但如果你要给种子选择一处不算贫瘠的土壤,相比之下就容易得多。

  自律这件事情,我为什么告诉你它是不靠谱的呢?因为它不够具体,怎样才算自律,自律有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呢?我们从小孩子开始就对各种事物好奇,我们总是喜欢去伸手把玩,我们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会直接把那个东西放到诸如冰箱这样我们很难够到的地方,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成功学那样告诉我们:“你要自律,你要克制自己。”

  如何看一个方法是否有效呢?就是你去看看这其中的论述是不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02.

  我们继续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罗永浩想应聘新东方,那活儿哪里是人干的啊,每天记那么多单词。

  那时候的罗永浩已经快三十了,他做过失败的小生意,没有上过大学,想到新东方当老师谈何容易。

  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每三天换一本励志鸡汤文学,自己给自己打鸡血。为什么每三天换一本?因为只有这样,这个刺激才是新鲜的和有效的。同一句鸡汤,听三天就不起作用了。

  你看,罗永浩压根不相信“坚持”,他只认死理:“我这么不自律的人,根本坚持不到明天,但只要我把每个今天都做好,不就OK了吗?”

  发没发现,老罗同志是用无数的励志故事硬生生给自己再造了一个环境。

  为什么我主张,我们要先找环境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

  原因特别简单:永远不要相信“天长地久”(越是爱许下诺言,就越是不靠谱)。如果一个人有心脏病,但是直到去世前都不发作,那他和正常人就没有区别。如果一个人不自律,但是他活一天就自律一天,那不自律也没什么关系。

  利用环境的强大不可抗力,我们可以把“今天”过好,这一点很重要。

  刚刚讲了罗永浩的正面例子,我现在给你讲一个反面例子,让你看看,环境出错,是怎样把一个善良的大学生变成杀人犯的。

  故事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善良的大学生。我不展开讲他的善良表现了。你只要记住他很善良就OK。

  但是,他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还把老太婆的妹妹也“顺便”杀了。

  公众的逻辑是:你为什么杀了人?因为你放着好好的书不读,却偏偏迷信某某理论,结果被毒害了。

  很多专家,还从高深的哲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主人公的杀人动机。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这么看。

  拉斯柯尔尼科夫又不是偏执狂和疯子,他怎么可能因为信了某个理论,就杀人呢?

  照这个逻辑,现在一个年轻人喜欢读尼采,也要杀人不成?

  理论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永远不是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是环境赋予的。

  且看陀氏的分析:是环境把他变成了杀人狂。

 

这可能是对你最重要的文章

  那他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我帮你简化概括成了8点:

  01住宿条件极差(想象一个蟑螂遍地,散发潮湿的臭气的狭小空间)。

  02家庭经济条件极差。(穷是能把人逼疯的)

  03妹妹为了钱而嫁人,即将葬送幸福,自己这个做哥哥的却无能为力。(被侮辱和损害的感觉)

  04前途无望现在辍学在家。(人活的不是一口气,是希望)

  05被一个失业的公务员的悲惨处境刺激到了。(仿佛这也是自己的未来)

  06身体虚弱,生着病。(想象一下,你感冒发烧,是不是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再美好)

  07梦见了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每个人都是隐藏的心理病人)

  08被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恶心到了。(自己对整个世界的敌意,突然有了一个具体的发泄对象)

  这也是我很喜欢陀氏的重要原因,陀氏不是像大多数蹩脚作者那样去论述一堆这个人心理有多么多么悲哀,他只是去给你一个环境,你自然而然就会自己把自己投入到那个环境之中,并且逐渐理解主角。

 

  03.

  具体如何改变环境呢?

  你不妨先回忆一下你当初的一次旅游经历。

  你可能有过这种感觉:先是去各种景点游玩,然后住在大酒店,按理说,你可能一天游玩下来,会很疲惫。可你还是一大早就起来从落地窗俯瞰城市的美景,神清气爽——尽管你昨天可能只睡了4小时。

  你之前一直是待在教室里默默地听课记笔记,但你现在突然觉得这样不够靠谱。你开始和老师竞赛,比谁先写完题目,你从纯粹的输入直接变成了输出,你甚至直接选择了和老师申请上讲台去讲,你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老师的环境;

  你在家里待的很烦躁,这时候你先去一家咖啡厅里点一杯咖啡,咖啡豆的浓香直接驱散了你之前的疲惫;你忽而又看到了隔壁桌子的一个漂亮女孩,心情一下子舒适了许多,你发现你那天晚上的效率超乎想象的高;

 

这可能是对你最重要的文章

  你碰到了一本极其难读的书,于是打了一个电话给你的朋友,请他吃烧烤。于是你就对着他一边转述书中的大意,一边还要看着他吃的油光满面...

  所以办法就是:你先意识到,然后从日常的生活去不断改变,一点点给你的生活重新注入水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开始疑惑:像我这样的一天都要待在学校课堂,待在公司办公室的人该怎么办啊。我总不能课不上直接跑到校外的咖啡厅里吧。

  于是我们又要重新理解“环境”这个概念了,环境绝对不只是你所待的外部环境,还包括了你的心理环境,你的生理环境,你的认知环境,你的情绪环境,你所处在的线上环境。

  关于这些,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为你一一拆解。

  如果,你现在还在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一套方案,不如现在就找到一个KFC,先把胃满足,再去想想之前的方案。

  期待与你同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