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诗简题诗_诗歌©诗词曲赋赏析系列

长恨歌【三】

2017-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湘南逸客

长恨歌【三】

文/湘南逸客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这个故事的焦点,更是埋在这首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恨”从何而来?“恨”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这是通白居易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先前的十六句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一种讽刺,然后又由这种讽刺转到了同情种来,感情的基调也就发生了变化,后面的九句主要就是写了杨贵妃的死和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在流亡途中感情变化。

长恨歌【三】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长恨歌【三】

      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军队一路誓如破竹,也正是在他们胜利的尽头上,后来朝廷没人可派了,为什么说那时候朝廷没人可派?因为当时的朝廷派的就是哥舒翰去守潼关,哥舒翰是坐在轮椅上的,虽然说哥舒翰身体不行,但是他的脑袋很灵泛,他知道安禄山一路过来,所向披靡士气正胜,易守不宜攻,而潼关也正好是一个易守不宜攻的地方,本来准备是死守,但是后来杨国忠就一直下令让哥舒翰进攻,后来哥舒翰兵败,然后又向安禄山投降,结果被杀了,如果知道迟早是个死还不如不投降还能混个烈士,其实杨国忠下令让他进攻是有原因的,因为哥舒翰临走之前给杨国忠说了一句话他给杨国忠说:“等我收拾完安禄山,回来我再来收拾你”,杨国忠也是有脑子的,收拾我的前提是你要回来吧?我不让你回来不就得了,但是杨国忠在这里是必死无疑的,因为哥舒翰要他死,安禄山叛乱的原因也就是清君侧,说的奸臣也就是杨国忠,所以无论怎么样杨国忠在这里就没有活路了。

        后来高适把潼关兵败事汇报给杨国忠,唐明皇、杨贵妃、杨国忠带着一队人就连夜逃出了都城,朝廷这么大,皇帝逃走别人都不知道的,到第二天大臣们都来上早朝,站了很久才知道皇上早就逃走了,那时候上朝的还有一位大诗人,就是王维后来也做了俘虏,出了都城百余里后,就出现了兵变,因为当时的陈玄礼恨透了这个杨国忠和杨贵妃,正好杨国忠和吐蕃的使者在驿门说话,陈玄礼就借机说杨国忠要叛国,然后就把杨国忠给杀了,那时候皇上也不敢说什么,杀了就杀了吧,也就顺着他的意思来,后来就又说这杨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还常伴皇上左右,让做臣子的怎么能不担忧呢,然后就逼死了杨贵妃,《杨太真外传》记载:力士遂缢于佛堂前之梨树下。才绝,而南方进荔枝至。上睹之,长号叹息,使力士曰:“与我祭之。”祭后,六军仍未解围。以绣衾覆床,置驿庭中,敕玄礼等入驿视之。玄礼抬其首,知其死,曰:是矣,而围解。瘗于西郭之外一里许道北坎下。妃时年三十八。杨贵妃死了,皇上也救不了,也救不得,再说陈玄礼也知道啊,自己杀了杨国忠,如果杨贵妃不死以后等皇上回朝,死的也就是自己了,所以把杨贵妃也逼死了。

        说说杨国忠吧,杨国忠原名是杨钊,他其实是张易之的儿子,这个张易之应该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他就是武则天的男宠,这想必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张易之就只负责服侍武则天,每次回家上楼后都要把楼梯搬走,不让他和家中妻、妾来往,后来他的母亲就担心他以后不可传宗接代,于是就把一个女子藏入了张易之楼上的墙里,久而久之就怀孕了,后来事变,被武则天知道,张易之被处死了,他的这个有身孕的小妾改嫁到了杨家,后来生下的杨国忠,其实杨国忠和杨家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这里的“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是不符合地理知识的,那时候是逃出来,到了成都但是到不了峨眉山,峨眉山在成都城南还有很长的路,而且白居易做官也没到过四川。还有就是这次唐明皇出逃最终也没到峨眉山,所以也就没有旌旗无光日色薄一说,所以这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还有就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这又是一个时空的错误,颠倒历史,这是在逃亡的途中的,但是行宫就说是已经到了成都,《杨太真外传》记载: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所以这是在晚上天上下雨刮风,皇上有感而作《雨霖铃曲》。

        这是杨贵妃之死,也就是《长恨歌》的一个发展,也是这个叙事中的第一个波澜,从这里开始才会有长恨歌的长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