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楞严经浅述(二种妄见之同分妄见)
45.楞严经浅述(二种妄见之同分妄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083/ed343a35513faff6.jpg)
【同分妄见】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
什么是同分妄见呢?
【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
阿难啊,我们居住的这个阎浮提世界(娑婆世界),除了周围的大海。
【中间平陆。有三千洲。】
中间的平原陆地有三千个州。
【正中大洲。】
正中央有个大洲。
【东西括量。】
东西南北四境的范围。
【大国凡有二千三百。】
有二千三百个大国。
【其余小洲在诸海中。】
其余的小洲在各个海里面。
【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
有的有两三百个国家。也有小国,一国两国的,或一或二。
【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也有的只有三四十个小国,或者四十、五十个小国不等。
【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
如果这其中有个小洲,只有两个国家。
【唯一国人。同感恶缘。】
因为只有两个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的人“同感恶缘”,就是大家都感召恶缘。
【则彼小洲当土众生。】
那么居住在这个小国的人民,就是老百姓们。
【睹诸一切不祥境界。】
就会看到一些不祥的境界。
【或见二日。或见两月。】
有的就会看见两个太阳,或者看见两个月亮。
【其中乃至晕适佩玦。】
甚至看到“晕适佩玦”,是指的几种不好的天象,这属于日月的灾相。“晕”是指的日晕,就是太阳周围有不好的东西围绕着。“适”是指日蚀,就是太阳被黑气遮盖。“佩”是指的白气当空。“玦”是指的白气环绕着日月,总的来讲“晕适佩玦”就是指的日月不好的现象,或者叫日月灾象。
【彗孛飞流。负耳虹霓。】
“彗孛飞流”是指彗星陨落、落地,或者流星横飞。“负耳虹霓”,就是指太阳附近有虹霓的现象。这都是指的灾相。
【种种恶相。】
种种灾相。
【但此国见。】
只有这一国的人能看到。
【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另外一个国家的老百姓看不见,也听不到,无所见闻。
这是举的例子:一个国家共招恶缘,看到这些不好的天象,另外一个国家的人都看不到,没有。
下面就根据这个现象来分析了。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阿难,我现在就为你以这两种事实,就是以这两个国家的情况为例。“进退”就是翻来覆去的,正着说反着说,我翻来覆去的跟你说。“合明”就是说明真妄的道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见?什么是妄见?我翻来覆去的给你讲,让你明白这个道理。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
阿难,就像前面所说的那个众生,有别业妄见,他看见灯光所现的圆影。“瞩灯光中”就是看见灯光周围所现的五色圆影。
【虽似前境。】
虽然好像是实有的境像,圆影好像是实有的。
【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但其实是眼病所造成的,本来是没有的。
【眚即见劳。非色所造。】
有眼病、疲劳,那么所见的五色圆影“非色所造”,就是说它不是灯本有的颜色,不是本有的灯光,也不是灯光所造成的颜色,这是两个方面。什么意思啊?就是说灯上本来就没有圆影,是你的眼生病了才有的。
【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能见的有眼病的这个人,他能见的这个见性,就是看东西的功能,从来无病,“终无见咎”。就像盲人,虽然他的眼睛看不到东西,但是他的见性没坏,见性还在,就是他的六根之性还是在的。六根的作用是将六尘呈现出来,即使你的六根坏了,六根之性是不会坏的。
27.3
同样的道理,他的眼睛生病了,但是他能见的性能从来不病。“终无见咎”,始终没有病,也没有虚妄的过咎。因为他没有病嘛,当然也就没有虚妄的过错。这个是比喻我们的真见,“见见之时,见不是见。”真见离见,真见不会堕在妄见上,真见就是真见,妄见就是妄见,不会两个掺合在一起分不清楚的。“这是真见又是妄见”,不是的。只是说我们人落在妄见里,你不认真见,所以说你看不到真相。
就像有人告诉你月亮在水里,你相信吗?小朋友相信,猴子相信。月亮能在水里吗?我们看到在水里的那是月亮的影子。同样的道理,那个妄心是我们的心吗?但是你不明白,就认为这就是我的心。就像你告诉小朋友,你看月亮在水里。我们人就是这样的,认为这个妄心就是我们的心,就像你告诉你的孩子说,月亮跑到水里面来了,你把它捞上来吧,其实是一个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说,我们认这个妄识为心,你把它当真了,当然就不见真心了。就像你认为月亮在水里面,你就不会认天上的那个月。你即使认月亮在水里面,对天上的月有没有影响呢?一点影响也没有,月亮还是在天上。同样的道理,你认这个妄心为心,影响你的真心吗?不影响,一点儿都不影响。所以说“终无见咎”,我们这个真心从来不病,也没有虚妄的过错。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以刚才那个例子为例,就像你现在用眼,“以目观见”,用眼看见山河国土以及一切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都是无始以来见病所造成的幻影。就是我们这个四大之身、宇宙、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一切外境,无穷无尽的这些万物,都是我们的见病所造成的幻影,都是影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影子。但是因为我们的见病了,所以我们认为它是真的。
这个也是一种颠倒见,我们最大的颠倒见,就是认妄识为真,因为你认妄识为真,所以认这些外境也都是真,这是我们最大的病。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
“见与见缘”,第一个“见”指的是能缘的妄见,就是能见,“见缘”就是所缘的妄境,就是所,外境为所,能见的妄见为能。妄见就是妄境,能缘的妄见与所缘的妄境。“似现前境”,好像是实有的。
【元我觉明。】
看起来好像是实有,“元我觉明”,从根本上讲都是我们的妙明真心所现的。像我们到大海边上看大海,哇,波浪滔天,但其实所有的波都是水。可是我们在看的时候,是不是都忘了?哎哟,波浪好大,风浪好大,那个时候都忘了它是水了,当你回头一看,其实都是水。这就是比喻我们认为它都是实有的,其实都是我们的妙明真心。
【见所缘眚。觉见即眚。】
这个“见所缘眚”指的什么?就是因为你的一念妄动,无明生起,无明生起所以就有能缘的妄见和所缘的妄境。“眚”就是比喻妄境,病目所显的妄境,都是无明,是无明妄动才有的。“觉见即眚”也就是前面那个所缘的妄境是“眚”,“眚”就是比喻虚幻的,那么我们这个能见的妄见,也是虚幻的。“眚”在这里比喻都病了,病了就是虚幻的。
27.4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本觉明心”就是指的我们这个本来觉照、妙明的真心。“觉缘非眚”什么意思?可以觉悟或者觉照,“缘”在这里指的是能所二缘,就是能见的、能缘的妄见和所缘的妄境,这跟前面的“见与见缘”是一样的。能缘的妄见和所缘的妄境都是皆非,都是妄,觉缘都是虚妄的。“非眚”,什么意思?不是这个妄见可比的,就是说我们这个真心跟那个妄见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叫“觉缘非眚”。
妙明真心跟那个妄见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真心是可以觉照,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当你用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自然就能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见就是我们真心,一切都是虚妄的,一切都是了不可得的。但你在这之前你照见不到,你就认为是实有的。所以必须你到了那一步,你才能够照见。你不到那一步,你照见不了。不同的境界,你对这个觉察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粗的妄想境里面,这是一层最粗的能所,你现在觉察到的就是妄念纷飞,这个就是五俱意识。五俱意识就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粗的六根对粗的六尘,就在这个五俱意识的分别妄想里面,我们只能觉察到这一步。如果你用功,能返照入心,照见入心的话,就会不断的脱开根尘。慢慢地脱,你就会有独头意识,你就可以把五俱意识,那个污染的意识给转了,清净的意识现前。清净意识现前之后,六根之性(识精)就去缘灭法尘。它是一步步来的,所以不同的境界,你所见的、所观察到的是不一样的。
然后你再往前一步,把六根之性破掉,把灭法尘破掉,真心才现前。你真心现前,这时候你才能知道照见五蕴皆空,你才能知道了不可得。在之前你就认为都是实有的。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
第一个“觉”是觉照、照见,就是能够照见、觉照的这个真心,它能够照见这个能所。“眚”比喻都是虚妄的,都是病。“觉非眚中”,但是觉照的这个真心它不在能所里,不在能所的那个妄见里所以叫“非眚”。这就说明真见离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真见是远离了妄见,远离了能所,所以说它不在能所那里面。所以那个真月不在水里,在水里的是月影。你认为那个月影在水里,跟天上的月亮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你认为的。
【此实见见。】
“此实见见”什么意思?这实在就是前面所说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十番显见里面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什么意思啊?就是当真见现前的时候,那个真见是可以照见妄见的,它照见妄见,实际上就可以转那个妄见,就可以转能所,能见的、所见的都可以转。
一转的话,“见见之时。见非是见”,那个真见就没有能见和所见了。因为一照见能所就破了,一破当然就没有能所了,所以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同样道理,既然能够照破能所,所以真见不会堕在妄见里。也就是说这个妄见始终不会覆盖、不会掺和在真见里面,真见也不会掺和在妄见里面,只是说你认识到或认识不到的问题。
27.5
【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这句话是说,既然“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真见是可以照破能所的,那么你怎么能说是见闻觉知,是妄见呢?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所谓的见闻觉知,就是六根之性,它之所以去执著灭法尘,是因为你还没有最终脱开根尘,你还执著清净,六根之性执著清净,所以就落在清净里,真见就不现前。当那个真见一旦现前六根之性与灭法尘就全部照破了。
根身跟尘也是不掺和在一起的,是我们的执著把它掺和在一起了。大家注意,是执著把它掺和在一起了。如果你没有执著的话,那个根尘自然就是脱开的。因为我们有执著所以根尘就纠缠在一起。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
所以你现在所看到的我和你,“十类众生”,以及世间一切众生,都是妄见,“皆即见眚”都是妄见,都是你的见生病了,所看到的这都是妄见。
【非见眚者。】
“非见眚者”,不是照见妄见的真见。都是妄见,不是真见。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就是说这个真见已经远离妄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就是真见是离妄见的,是离能见所见的。既然能离所见,“见不能及”它就是“真精”,什么意思啊?就是纯一无杂,是纯粹的,是干净的。
为什么叫一尘不染?这个“真精”就比喻一点杂质也没有,一尘不染,所以叫纯一无杂。“性非眚者”就是指的真性,真见那个真性不堕落在妄见里。“眚”比喻妄见,不会堕落在妄见里。“故不名见”,“不名见”什么意思啊?所以这个真见不是妄见。真见不是妄见,要这么理解这句话。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
阿难,以众生的同分妄见。
【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来类比一个人的别业妄见,其实二者是一样的。就是用同分妄见来比喻别业妄见,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说角度不一样。因为在任何一个人那里同时都有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任何人都是有的,都是同时有的。
【一病目人。同彼一国。】
就像一个眼病的人在同一个国家里。
【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眼病的人他所见的灯光上的那个五色圆影,是因为他眼生病了造成的。
【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就是说那一国人,“同分”都看见了,共同看到了不祥的天象。这属于“同见业中,”都是有共业,共业中的瘴恶、恶缘所起的,就是共业中的恶缘所感召的。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都是无始以来“见妄”,就是无始以来妄见所生的。所以说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我们遇到的一切,碰到任何一个人,一个事,你生活的环境等等,都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妄见所感召的。当然这里就包含别业妄见,也包含同分妄见。
所以说你要反省自己,不要去找别人的麻烦,跟别人无关,就是你自己的烦恼,跟别人无关,都是你的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所感召的,跟别人没有关系。如果真达到这一步了你就没烦恼了。
27.6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
“例阎浮提”就是以此类推阎浮提的三千大洲及四大海、娑婆世界以及十方所有的有漏国土、以及一切众生,都是由我们这个妙明觉心,我们这个无漏清净妙明真心所映现的。
那为什么映现之后,它会感召各种恶业呢?这个在前面有讲的,就是因为妙明真心它被覆盖了,“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就是这种,然后一步步地把真心覆盖了。“认悟中迷”就是一念不觉,无明妄动,起现根身器界,就这样一步步来的。
【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见闻觉知”虚妄的病,虚妄的病实际上指能缘的妄见,病缘是所缘的妄境。一个是妄见,一个是妄境,实际上就是指依、正二报。妄境就是依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依报;我们这个六根之身、四大之身属于正报,叫依正二报,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妄见跟妄境。妄境是所缘的,妄见是能缘的。见闻觉知是能缘的,能缘的妄见,所缘的妄境。
“和合妄生”就是因缘和合,无明为因,业识为缘,业识就是指第八识。“妄生”就是无中生有,本来是一无所得,了不可得,空无所有。哎,虚妄生起,因为你一念不觉就妄动啊,无明妄起,虚空、世界、众生就起来了。
“和合妄死”,因为你虚妄有生,当然也就会虚妄有死。“和合”里面有因缘生,因缘灭。和合就是指的因缘,因缘有生,也因缘有灭。因缘别离了,它就尽了,灭了。前面的“和合妄生”,指本来无生中有生。“和合妄死”指本来无灭中的虚妄有灭。本来是不生不灭的,在不生中虚妄有生,在不灭当中虚妄有灭。
生灭怎么来的?就是虚妄。虚妄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你有能缘的妄见,见闻觉知和所缘的妄境,所以就有生灭。在本来不生不灭当中而起现生灭,所以叫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
如果你能远离“诸和合缘”,就是这些“和合缘”和“不和合”的妄境。什么意思?如果你能远离能缘的妄见和所缘的妄境。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就可以灭除一切生死的因。因为因缘分和合和不和合,和合生,不和合就死。所以谈因缘,它自然就会存在两种现象:一个是因缘生,一个是因缘灭。因缘生就是和合生,因缘灭就是不和合灭。只有把能缘的妄见与所缘的妄境灭除了,你这个生死因才可以灭除。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
就能圆满菩提和涅槃。不生不灭就是涅槃。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究竟清净,常住不变。
同分妄见,通过举一个国家里面出现了种种灾相,天象出现不祥的现象,另外一个国家就没有。一个国家都有,叫同分,但是就这两个国家而言,又是别业。一个有、一个没有就是别业,这个国家都有,都看到了,就是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