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未婚,曾被人怀疑是同性恋者,他是真正的“斜杠青年”却与所处
原创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文艺复兴三杰中,除了年纪轻轻就去世的拉斐尔,剩下的一位是集艺术、工程学、解剖学、数学于一身的全能型选手达·芬奇,另一位是活了88岁以波澜壮阔的宏大天顶画和多件雕塑闻名的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Buonarroti Simoni。是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
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雇主顶撞,但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米开朗基罗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最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画家之一。
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
或许,米开朗基罗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画家。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米开朗基罗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跟我们讲讲但丁吧,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传记作家瓦萨里的文章中他曾称,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但是他并没有说明这是为什么。
只有在一份匿名手稿中提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莱奥纳多在他的公爵朋友的陪同下,经过圣特里尼塔教堂附近的银行。有几位名人聚在一起正在讨论但丁的一段文字,他们看到了达·芬奇,便让他来为他们解释一下。
正好在这个时候,米开朗基罗也经过这里,达·芬奇说,“让米开朗基罗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吧。”米开朗基罗听了这句话,觉得达·芬奇是在嘲笑他,于是就说“不,你自己解释,面对你这样的‘泥塑’大师,我这种连青铜雕像都做不出来的人只能感到羞愧!”说完转身离去,留下达·芬奇在人群中尴尬的沉默。
这个故事中的米开朗基罗显得很像一个嫉妒心极强的人,说不定真的是这样,他太易怒了。
不过这个故事里没有说明的是,当时达·芬奇是什么样的口吻?也许他的口气真的是挑衅和嘲笑的,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米开朗基罗对达芬奇的反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不再说达·芬奇了,只讲米开朗基罗,谈谈他都经历了什么。
看看《创世纪》里最著名的是不是那张《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创意地用手指触碰来描绘爱的联系,用了巨大的篇幅绘制出神创造了亚当的场景。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能想起来神创造夏娃的画面吧。
没错,就是那幅创造夏娃。大家先感受下周围四个男性裸体,只留给了主题这么小的位置,真是过分了啊! 性别歧视也是没谁了。
回到早一些时候说吧,米开朗基罗第一件震惊世人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这是他16岁的作品。
这座雕像一经问世,就令世人叹为观止,凝视这座雕像,有些窒息的美好。与其说是像一位母亲在为儿子的离去而哀痛,反而更像是年轻的情侣,女孩正在沉思爱人的离去。
这个作品里的圣母玛利亚非常年轻美貌,此时还感觉不到太强的性别歧视。这大概就是年轻人眼里的世界吧,一切都很美好很浪漫,连耶稣手脚上被钉子钉上的伤痕也几乎不太可见。
此处有个故事,米开朗基罗完成作品后,很多名家来审核,其中有个人问为什么这个圣母这么年轻不符合传统的观念,米开朗基罗就很厉害地回答,因为圣母是神,能够永远地保持青春美貌。一下子就把作品又拉升了一个高度。
《大卫》像是1501年米开朗基罗被邀请回到佛罗伦萨,为了激发民众被当时战争折磨地几乎奄奄一息的战斗热情而创作的。这座雕像后来被长期放置在市政广场上,给来来往往的市民们带来极大的精神鼓舞。不过现在放置在广场上的是仿作,为了保护真迹,放在不远的佛罗伦萨学院艺廊里。
话说当时米开朗基罗在看到这块巨大的大理石后,也说了一句很牛逼的话:“他(大卫)已经在里面了,我只需要去掉多余的就好。”
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时常用它来作为对自己的谏言。我想起以前读尼尔唐纳德的《与神对话》,也总在阐述神其实就在心里面,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只需要不断地发现自己。
这里又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把雕像交给行政长官比尔(索德里尼)后,为了表示自己品味高雅,他要求米开朗基罗把鼻子磨小一些。
米开朗基罗啥都没说就佯装拿了雕刻刀和一点大理石粉爬上去,假装自己把鼻子磨了一下,然后问长官现在如何。索德里尼回答说:“现在好多了!”要说大卫像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米开朗基罗对人性之光精准的把握。
在面对巨人歌利亚就要到来之际,并没有非常强壮身躯的年轻人大卫却勇敢地承担起要将敌人杀死的责任,但是他也会有畏惧,他的眉头紧锁,脸部因为有些紧张而产生的肌肉线条,他右手呈现的状态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但即使如此,他还是面对着敌人来临的方向,正是在畏惧中仍选择直面战斗,这样充满着人性之光的瞬间令观看的人大受鼓舞。
有幸亲眼所见,一定要记得四面八方360度地观察这座雕像,米开朗基罗对人物肌肉线条有着完美的追求,观察他的作品找不着一处纰漏。
可以说在26岁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已经站在了艺术大师的巅峰了。套用现在一句充满争议的话就是,把同龄人远远地抛弃了。
在同一时代站在巅峰的对手是大他20岁的达芬奇,他们两个都互相讨厌对方,每次想想他们相见的画面就觉得很好笑。据说达芬奇是气质翩翩的贵公子模样(毕竟他还做服装设计),总是用一种蒙娜丽莎般的神秘微笑看着米开朗基罗,而米开朗基罗在他面前对比成了一个浑身脏兮兮的雕刻小哥。
真是好奇米开朗基罗当时的心理思想有没有扭曲。
他们之间也有很多较劲的故事,根据同一主题进行创作之类的。我觉得那段时期里和达芬奇攀比的过程中想必弱化了自己在雕刻上已经达到巅峰,却又必须要突破自己的烦躁吧。
米开朗基罗在30岁的时候又得到了突破自己的机会,他被野心很大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召唤到了罗马,希望能够帮助他完成圣保罗大教堂的重建以及陵墓建造的工作。
雄心勃勃的教皇懂得名垂青史的方式就是发展文化建设,而他也独具慧眼识别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
当时米开朗基罗属于佛罗伦萨派,所以罗马这边的艺术家们排斥外来的入侵,尤其是一个叫布拉曼特的建筑绘画雕像家(米开朗基罗得罪过),没事就要给教皇打小报告。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米开朗基罗就是一直不断地被排挤。
说起教皇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的故事,他们就像相爱相杀的恋人一样,为对方的傲气和才气所佩服,又因为现实以及自尊不断发生暴走。
那时米开朗基罗在罗马被穿小鞋很郁闷,于是逃离到博洛尼亚,教皇就征讨博洛尼亚找到米开朗基罗。等到两人见面后,又彼此僵持着不肯示弱。
终于教皇还是沉不住气,叫嚷:“米开朗基罗,竟然让我亲自来迎接你!”
当时有个为米开朗基罗说情的主教插嘴说:“希望您别把他做的蠢事放在心上,他是因为无知才犯罪的。画家们除了自己的艺术之外,都喜欢干蠢事。”
教皇突然勃然大怒大骂了那个主教:“你竟然对他说出我都没有和他说过的粗话,无知的是你!”
这一心理招数不知教皇是否故意,米开朗基罗突然就向教皇下跪表示,过去都是因为被人逼到绝路才逃走的,之后一定会帮教皇好好干活。
这时任性的教皇让米开朗基罗建一尊青铜巨雕,大家都知道米开朗基罗是大理石雕刻大师,所以那时对铸铜一点儿都不懂。但是没有办法,好不容易才和解,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开始学习这个又苦又累的新技能。当然这并不会是他最后一次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埋头苦干。
这座雕像让米开朗基罗长时间都处于极度劳累的情况下(因为他还要铸铜,而且失败了好几次),可惜这座雕像没过几年就被铸成了一门大炮。
然而不用慌,之后还有更痛苦的花式折磨在等着他完成更加惊人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完成雕像后回到了罗马,布拉曼特看到这个眼中钉又来了,于是很坏心地给教皇提议让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壁画。
他认为米开朗基罗不会画画,所以这件事情肯定会让他很丢脸。 但是米开朗基罗有一个很神奇的性格,好像越是看起来困难无比的事情,他就越是要耗费心血做到底,不管自己是不是擅长。当然很多时候他都是别无选择,因为领导权利很大、要求很高。
于是我们看到了震撼人心的《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最初是拒绝的,可是后来他不仅完成了原本教皇要求的区域,为了完美还把没有要求的空余部分也给一并设计了。
干这项工作有多艰苦,可能都不是大家能够体会得到的。据说当时他的助手全都不愿意再帮他做事了,没日没夜,吃饭睡觉等都不在米开朗基罗的思考里面,后来也落下了一身毛病。
简单介绍下湿壁画:先在作画的墙上抹上粗糙的灰泥,描画草图渗进墙壁里。然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细灰”层,再重画一遍草图。在潮湿的灰泥干透前,用水调和颜料作画,之后颜色和墙壁就会永久地融合在一起。这种绘画方法很难做修改,还需要在干透前完成,需要非常高超的绘画技巧。
所以接下这份任务的米开朗基罗,除了要立刻成为顶尖画家之外,还要兼具水泥工。在他看来助手都非常麻烦,没事就要吃吃睡睡,所以大都靠自己干。他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创世纪》,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人又被他震惊了。
作为16岁就走上巅峰的米开朗基罗来说,后来的工作其实都挺惨的,哪个方向似乎都是走下坡路,而且总是因为逼于无奈或者别人想看他出丑去做。
他也写过很多信件给家人诉说他对家人的关心以及他为了家庭付出的痛苦,也诉说工作环境有多恶劣,工作情况有多艰难。但是他的家人总以为他赚很多,一直压榨他。其实那时候的米开朗基罗并没有获得多少财富,反而因为自己的高超才华总是被领导们要求这要求那,而作为顶尖的艺术家又不愿意低下他无与伦比的头颅。
在四五百年以前,米开朗基罗活到了89岁,当时这是相当长寿的了。但为何还说他的生命短暂呢?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生涯开始得非常早,第一件知名作品产生于16岁,而在逝世的前三天还在进行创作。由于才华横溢,奇货可居,他的一生都无法喘息,在被不断催稿中度过。
他的自传中描述了这样的话语:“我渴望宁静,向往宁静,如果我要活下去,要创造,周围就必须宁静。可是现实的生活总是没完没了的乱哄哄,喧嚣不已,我知道我过于敏感,所以我必须常常离群索居,把自己更严实地隐藏起来。这样的时代使我喘不过气来,这些东西像洪水一样向我袭来;有时候我感到我要给淹死了。可是我不想倒下,我不能够弯下腰去,我必须取得胜利。”
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有人认为他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
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基罗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
米开朗基罗终身未娶,不少人据此推断他喜欢男人,恰好达·芬奇也有此倾向,说米开朗基罗是同性恋者并非空穴来风,他确实不怎么爱女人,甚至无法在有女人的屋里多停留。
他的雕绘中也有女性内容,却从未涉足过娇媚的少女题材,绘制的都是丰腴、成熟的女体,呈现出接近男性的力度,据说米开朗基罗即便在绘画女体时,用的也是男性模特。
他与多个男模特有过情感纠葛,为他们写下了众多诗篇。比如他曾花去整整一年时间在早夭、漂亮的布拉奇之墓上刻下诗句:“我卑微的尘躯不再享有,你的迷人的脸庞与美丽的双眼,但任何力量都抹不掉你我共枕相拥时,两个灵魂相融所迸发的火焰。”
而最得他倾慕的无疑是罗马贵族托马索·卡瓦切里。
1532年秋天,23岁的卡瓦切里在圣安杰洛与米开朗基罗初次见面。他翩翩的风度、高贵的姿容立即吸引了米开朗基罗对男体的敏感与热爱近乎痴狂,这也令我们有幸看到《大卫》、《摩西》、《奴隶》组像、《创世记》等一系列惊人之作。
见到卡瓦切里的几个月内,米开朗基罗画出了他最好的几幅素描,其内容全部来自希腊神话,有驾驶金马车的法厄同,有被秃鹫不断啄食肝脏的提图斯,有为宙斯斟酒的美少年噶尼墨得斯。为美第奇礼拜堂制作朱理亚诺公爵雕像时,米开朗基罗所雕的面部是卡瓦切里的脸孔,他对他的眷恋,由此可见一斑。
诗歌中,米开朗基更将对方的名字比做他赖以生存的食物,接着又写道:“不,食物只营养我的身体,你的名字却滋润我的身体和灵魂,使它们充满快乐,只要有你在我心中,我不再感到悲哀,也不惧怕死亡。”
英俊的卡瓦切里也没有背叛艺术大师深切的情感付出,他始终是他忠诚的赞赏者,直到米开朗基罗弥留之际,卡瓦切里仍守在他床前。
这样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把一个艺术家所有想做的创作都完成的话,89岁的寿命看来是远远不够。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笔名禾子尼,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十二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类书籍共计编著五百余册,并全部出版发行。更多详细资料请看冯志亮的百度百科,感谢关注!
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