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在理性的表达中组建灵魂 ——谈教育论文写作

2021-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简单小树人

  写作与思维想来不可分割,写得好不如思得好。首先我们得有自己的思维,培养思考的习惯。这让我回想起来之前读过的书《深度思维》。思维之变,行为随变。可见思维尤为重要。

  关于写作,名人作家们有不同的见地。

☞余秋雨 “一个不被挖掘,不被表述的灵魂是深刻不了,开阔不了的。”不被表述的灵魂无法不断地获得重组,不断地表述实际上就是不断地重建自己的灵魂。教师的教育灵魂同样需要通过表述来组建或重建。

  挖掘——重组——塑造

☞李镇西老师 他认为,在学习实践与思考等方面。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差距。甚至差距还不小。而写作则把差距拉得更大。

试想一下,每天一个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时,那就不会无病呻吟。更不会充满无限的物质欲望。

☞上海市优秀校长郑杰先生。

他说“教师写文章就是逼教师思考,写作就是条理化地思考问题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一开始一定是痛苦的,是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在痛苦中我们会找到快乐。写作会让鸡零狗碎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的思想混沌一片,我们提笔书写,我们混沌的思维会变得清晰,透彻。

一. 论文写作诸种问题扫描及问题症结揭示

(一)老套——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一类的论文往往没有什么新意,就像诗中所说:

                          《题都城南庄》

                                唐代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大话——“气吞万里” 乃“纸虎”

主题太大,把握不住关键信息。大话连篇,过大的切口无法有效地表达实际。

(三)跟风——多少“豪杰”浪淘尽

不同时代,阶段都有着特定的时尚,风俗。如今新媒体,社交时代。抖音上层出不穷各类竞相模仿之人。其中有人成功了,但是毫无疑问,那一定是建立在创新,有新立意的基础之上。

(四)含混——乱花渐欲迷人眼

其中笔者谈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一路迷糊。

(五)做作——细腰饿死求王好

比喻改变自然状态,可以求工。因而以行修饰,以文害意。

  思之亦能写,写亦是思之写照。勿因混沌之思维,行滚蛋之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