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咨询与战略投资

研究三部曲之宏观研究:顺势而为,押注一个大机会

2020-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系统演化战略马北苍

宏观研究不是一上来就让你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是经济学范畴的维度,我们这里的宏观研究是要为企业后续的产业布局找到大的趋势和方向的,可以说是奠基式的实操式的研究,是要真正为产业投资布局指引方向押注机会的。一般而言我从如下四个维度拆解:国际商贸及合作、国家战略和政策、金融和经济周期以及重大区域战略。

1. 国际商贸格局、国别合作缝隙

不需要去做完整的宏观经济研究,宏观经济是对经济大势的研究,落脚点是大类资产的配置。而我们更关注产业层面的国际产业格局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合作机会,落脚点是产业资源的配置,比如国与国之间的产业互补、产业招商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块很多人是搞清楚的,总觉得自己要把宏观经济研究做的很深的才行,那就错了,就算你耗尽半身心学想把宏观经济搞清楚也很难,那是专业做宏观研究的人应该操心的事儿,我们要回到国际产业合作研究的层面上。

具体来说,首先搞清楚当前国际合作的主流趋势和方向是如何的,比如2018年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制造业进入全球化合作的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新型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制高点的产业风口,经济全球化合作竞争似乎是铁定的趋势。但是2020年一场疫情却让这个趋势变得模糊,在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层面,全球经济放缓,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已经成为显策,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越发难测,这就是主流趋势和方向层面的研判,进而搞清楚这个逆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哪些方面,比如我们的出口增长会收到抑制,而是一部分供应链产业会外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三是高科技进口被严重管制等,这就是大趋势下对产业层面的影响。其次是搞清楚国与国在产业合作层面由哪些趋势和优势,比如中国和美国的产业合作层面哪些是互补的,哪些缺口比较大,哪些是禁止的,这个产业层面的落地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我们引进国际技术和品牌,打开国际市场渠道做支撑。这部分研究既要和国内的产业研究呼应对照,又要为后续的国际化战略做充分的支撑。

2. 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政策驱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政策驱动,主要是聚焦在区域和产业层面的发展战略以及关键政策。我们在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宏观层面研究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一个主体那就是“区域+产业”,我们不是做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并且去配置外汇投资和资产配置的,我们的一切研究都要落脚到区域和产业层面,甚至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也要落脚到产业层面。所以最终我们要到处的是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的结论,而不是要制订什么政策以及做什么资产配置。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发展政策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这是我们后期产业战略制定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尤其是与本身产业深度相关的内容更是不能或缺,要分析透彻。

比如前几年最热点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为很多国内企业找到了产能合作的机会,也拓展了国内传统产业的国际合作空间。而最新提出的“新基建”发展战略,更是为国内产业整体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带来包括智慧城市、新型工业化、智能科技、物联网、5G产业生态等新型产业的发展机会,这几乎是深度切合人来命运、国家发展、产业升级规律和趋势的。

3. 国家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

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研究主要是紧扣资本的主题,为后续引进战略投资以及做资本运作奠定时机窗口,金融周期方面其实就是我们口头上所说的信贷周期,主要关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点支持和改革政策,了解目前国家对金融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力度和基调,了解清楚作为民营企业由哪些可能拓展和尝试的资本通道以及模式,后续做资本运作的时候产业链投资并购、二级市场定增并购以及运作的边界在哪里?尤其是是否可以配套产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这是伴随我们整个战略投资周期以及后续资本运作所必不可少的,应该来说研究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除了关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趋势位势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续我们找具备战略投资以及财务投资方提供背书和决策支撑,现在几乎没有纯粹的财务投资人,而一般的财务资本也具备了产业背景和战略性质,所以找到战略投资方的第一步就是要读懂资本的节奏和景气。

4. 区域战略

区域战略是宏观研究层次中仅次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一个维度,很多时候区域战略本身就是发展战略的一个方面,比如之前的一带一路、津京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等等。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家对一片区域进行的重大空间产业战略规划,可以说是国家从顶层对所属区域各个部分产业发展的最高纲领,是指导各个组成部分自身的产业发展战略的,如果某地区的产业规划不能和所属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形成深度共振,那这个发展是不符合大势所趋的,也不会获得更多政府、产业、资本方面的资源支持,本身就是有所缺陷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