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成课》学习总结
常常想开发一门课程,却总是感觉思路不清晰,没有总体思路,缺少方法,想想好难。平时也想看书,但看完以后往往没有什么印象和体会,读了也觉得没读似的。
一直在关注袁老师的化书成课。也特别希望能好好听一堂袁老师的课程。虽然不知道会学习一些什么内容,但我相信一定能解决我在课程开发中的疑惑以及看书阅读方面的现状。于是欣然报名了本期的《化书成课》,目标:解决课程开发的难题,从书中开发有用的课程。
没想到两天的学习培训,不仅让我达成了目标,而且还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在思维训练方面也有所收获。
回顾课程,我罗列了以下一些知识点:
l 库伯学习圈
l CSRP模型
l 学以致用的五要素
l 能转化成课程的书中内容ABC
l FAPC思维模型
l 内容结构化的五种逻辑
l 编写案例五要素
l 案例的六T法则
l 内容变学习活动的四类知识
l 五星教学法
l GEEAT化书法
l 提炼流程化书法
l 课程命名的ABC三要素
l 十全十美的课程大纲
l DISC及其识别技巧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及操作技术以外,还进行了实战及反馈。每个人运用当天所学到的学习活动方法和技巧到现场演练的十分钟课程中,同时袁老师对演示课程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现场点评和反馈,真正达到了有的放矢并学以致用。
一、收获最大的五个知识点:
1、 库伯学习圈
库伯学习圈就是画书中内容为课程框架
首先呢,作为反思者,why为什么要学?我要知道原因,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要进行思考;what思考知识点是什么,教给我组织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思考,然后要怎么去使用呢,就是我要尝试一下效果,既how;怎么应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尝试实践能够出什么成果。第四个呢,就是行动者,我要将经验交给其他人,我要从经验中去学习,将具体经验与书中抽象性概念化的东西相结合,从反思性观察到主动实践。
2、 内容结构化的五种逻辑
——流程式的结构,适用于实操类的课程按顺序或者时间可以排列,按照流程式的,——并列式的结构,适用于需要达成某个目标或者技能类的课程,比如内训师的技能修炼触动式技术、引导式技术。
——对比式结构,适用于沟通类,心态类、产品类的课程
——问题是结构,适用于解决某类问题的微课程,注重解决类型和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不一定要很高的要求,但一定要是安全的。
——情景式结构,每部分都设有情景模拟的课程。按任务完成的不同情境建立结构。
3、 内容变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为了提升效果,通过体验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为什么要设计学习活动?是为了提升学员的参与度,让学习更加有趣,记忆更加深刻现场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四种类型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
第一,概念性的知识
可以用搭积木、打破部门墙和连线法三种方式。
搭积木——适用于多个元素组成的概念性的知识,如果元素太少的话是可以拆分的,不同形状的积木代表不同的东西,
打破部门墙——就是用思维交换的方式互相刺激,达成共识,适用于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容易引起争议的,理解不一致的知识。比如对品牌的理解,每个人写下对品牌的理解是什么,然后顺时针交换再重新分组,每一个组留一人,其他人进到不同的组里去,讨论对品牌概念的意义,小组代表发言总结,然后再回到对品牌的理解,这样可以有多元化的视角。
连线法——适用于容易被混淆的概念性知识,方便理解激发旧知。可以多设计一些让大家来说理由。
第二,流程性知识。
就是描述一个任务的操作步骤或者执行过程的知识。1阶段——2阶段——3阶段——4阶段,拆解的内容一定要有顺序(动词加名词)要分清楚顺序,变得容易记忆。其学习活动采是用拼图法,也可以升级为张贴法。
第三,方法性知识
描述做事情的原则、原理、通用规则和技巧。用五星教学法。
A聚焦问题,教学相长,是课程内容相关,激发痛点的方法性知识。
B激活旧知,激活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旧的经验。“来分享一下,当时发生的情况”。
C论证新知,通过体验,自己总结出方法,更容易接受和运用。问案主当时的情况共同探讨当时应该怎么做。
D应用新知,用情景模拟的方式。
E融会贯通,课后完成点评,反馈反馈者。
第三,反思性知识
反思性知识转化为学习活动,就是跳出角色去反思。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事人的视角、下属的视角、家人的视角、同事的视角。准确表达(别人或者自己的)情绪时就会很安慰——让别人进入到反思的情景中。
4、 FEEAT化书法
每次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书中的某个知识点时,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G:作者讲这个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E: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E:你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哪些环境下使用这个知识点;
A:在使用这个知识点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T:如果把这个知识点教给学员,如何让他们在短时间之内学会。
5、 DISC四种风格及判断技巧
DISC是四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用于自我管理中,可以扬长避短,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用于职场,可沟通谈判等。
D(dominance):力量型、支配型,要求高,有贴标签的倾向。
I(influence):影响型,好表达、热闹,喜欢成为焦点。
S(steady)平稳、稳健型。缓慢,不敢冒险,低调,缺少主见,喜欢独处和一对一的交流。
C(compliance),严谨,思考型,对数据敏感但缺少变动。
情感表达,D,I两种类型偏外向,SC两种类型偏内向。思维方面,DC偏目标任务导向,IS偏重人际关系导向。
基于D型风格的授课方式:重点突出,观点明确,学以致用。忌反复啰嗦,形式花哨,命令式口吻。
基于I型风格的授课方式: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肯定赞赏。忌气氛压抑,形式单一没有互动。
基于S型风格的授课方式: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循序渐进。忌强势灌输,互动太多,压力太大。
基于C型风格的授课方式:思路清晰,有依有据,实用有效,忌不重细节,逻辑混乱,只重形式。
一、印象最深的三个知识点
1、GEEAT化书法
2、DISC四种风格及判断技巧
3、内容变学习活动
二、可以立刻用到课程开发的三个知识点
1、 编写案例五要素
第一、场景、情景,这个知识点在什么场景下可以使用?
第二、人物,谁可以用这个知识点、方法论?
第三、事件,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案例中的人物使用这个方法?
第四、如何用,案例中的人物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是如何使用的
第五、结果,案例中的人物处理这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将书中的内容变成案例,案例是为了证明观点。案例中要有冲突和对比。
2、 案例的六T法则
要能够证明观点
要有典型性
要有真实性(经得起推敲,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最好是自己或别人亲身经历)。
要有目标性
要有冲突性(引发思考)
要能激发行动(什得学习的有效行为模式或不值得学习的无效的行为模式)
3、 GEEAT化书法和提炼流程化书法。
l 每次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书中的某个知识点时,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G:作者讲这个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E: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E:你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哪些环境下使用这个知识点;
A:在使用这个知识点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T:如果把这个知识点教给学员,如何让他们在短时间之内学会。
l 提炼流程化书法:将书中内容梳理成一个适合自己的流程。
第一步,根据书中内容的描述,把做某件事情的流程梳理出来。
第二步,针对梳理出来的这个流程,进行探索性思考:
按照这个流程操作,别人是否成功?
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如果步骤顺序调换会怎么样?
如果步骤删减会怎么样?
能否设计成一个通用的流程?
第三步,对流程进行优化:对流程进行增加、删减或调整。
三、如何运用(行动计划方案)
经营好自己的化书成课种植树,按计划将书中内容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化成自己需要的课程,并按研习社的时间安排,进行试讲和修改,将所学方法真正变成自己开发课程的技能,并通过练习娴熟的掌握。
衷心感谢袁老师的悉心教导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