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故事里的“剪绺”,在我们老家就是扒手
宋时,平凉府众人挤着看杂耍。一男子袖中钱袋被人托起,从袖口跌落。男子弯腰捡起,托袋那人喊道:“无主之银,我先见先得。”二人争执报官,包公智拿群贼,但对二主犯并未治罪,反而派给他们一份“差事”。
热闹人人爱看,一拥挤,坏人有了可乘之机。毕茂杂在人丛中看得起劲,忽然觉察到袖中钱袋被人托起,从袖口跌落,他连忙蹲下捡了起来。
不料,托他钱袋之人上前争抢,毕茂道:“此银是我袖中坠下的,与你何干?”
那人道:“此银不知何人所坠,我先见要捡,被你抢了先,不如见者有份,大家均分了它。”众人一听均分,纷纷赞同。
毕茂自然不肯分,拉扯着往包公堂上而去。
那人抢先道:“小的罗钦,不知谁失银一包在地,小的先捡得,他要来与我争。”
毕茂道:“小的袖中银包落下,自己捡起,他却要来分钱!这人是剪绺,我的钱就是他弄掉地上的。”
罗钦道:“我同家人在此卖锡,颇有本钱,现在南街旅店住宿,怎会去做剪绺?”
包公见罗钦相貌不良,令人生疑,派人去南街找其家人和帐本来看,果然有卖锡帐目,才相信他。
于是问毕茂:“银既是你的,可记得多少两数?”毕茂道:“此银身上用的,忘记数目了。”
包公又命人去府外叫了两个看热闹的迅问,二人同指罗钦道:“此人先见。”再指毕茂道:“此人先捡得。”包公道:‘罗钦先见,还口说他捡么?”
二人道:“正是,罗钦说地上有个包,毕茂便先捡起来,见是银子,因此两人相争。”
包公道:“毕茂,你既不知银数多少,此银必是他人所失,理该与罗钦均分。”
于是,二人各得八两而去。
接下来,包公开始发挥智慧:令人悄悄跟着两人,看他们回去都干了什么。
不久,差人回报: 毕茂回去就抱怨包大人被罗钦骗了;而罗钦一出门,作证的两人就过去跟他分钱,然后一起回店。”
听完汇报,包公找来两人,吩咐各带假银五两和少许真银,故意让罗钦看到,然后往热闹地方去。
“必定有人来剪绺,你们将人抓回来,我自有赏。”包公交待他们。
两人出门就去了南街,果然见到罗钦,于是各自掏钱买了吃的,然后往东岳庙icon去看戏。
其中一人比较年轻,不知银子何时被剪去。
另一人则暗暗留意着,突然人群变得拥挤,后面有人托住他袖子,银袋从手边滑了出来!他反手向后抓去: “有贼在此!”
不料,左右两人贴身挨上来令他无法转身,贼人趁机走脱。他扯住两人:“我等奉包爷之命拿贼,现在贼人走脱,你俩跟我回去做个见证,是那贼从后面走脱了,并非我不肯拿。”
到得衙门,包公问二人姓名,一是张善,一是李良。包公喝道:“你何故放走贼人?今要你二人代罪。”
张善道:“他被剪绺,反倒怪罪于我。”
包公道:“看你二人姓张、姓李,名善名良,便是盗贼假姓名!”判了他俩各打三十,关押二年,令手下押去牢房。
二人被押到牢房,只见大排刑具阴森可怕,牢头喝道:“各打四十见风棒!”把张善、李良吓得“噗通”跪地,又送上四两银子贿赂求饶。
他俩不知道,包公等的就是他们的银子。
接着,包公提审张善、李良,问道:“把今日剪绺的贼供出来,便免你罪。”
张善道:“小的若知道,早就说了。”
包公怒了:“你当衙门的人是好欺负的么!赶紧报来。”
李良道:“小的实在不知。”
包公道:“银子我已查获,只欠个贼名。”
李良道:“既然已得银两,即是抓住了贼,岂有贼是一人,用钱又是一人?”
包公扔下四两银子:“这是是你二人献与牢头的,正是被剪绺之银,则你二人是贼无疑,还不招来!。”
原来,押送牢房之时,包公私下传了话给牢头:“李良、张善二犯到,你跟他索要财物,所得原银马上送过来。”
二人见瞒不住,只得招供:“剪绺贼有二十余人,都是一伙,今天放走的是是林泰,前两天是罗钦。”于是牢头故意吓唬了二人一通。
包公下令拘了林泰、罗钦。先令罗钦将银八两归还毕茂,将二贼各关二年。
最后,包公指派张善,李良二人为“ 贼总甲”,往后凡被剪绺者,都由这两人赔偿。
人们对这个判决赞叹不已。
故事源自《包公案》
好一招“以贼治贼”,令人叹为观止,包大人的判决比破案过程更精彩!
自古以来扒手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幸亏毕茂机灵,发现银两掉出,否则就让贼人得逞了!
经验告诉我们,人多的地方少去或者别去,尤其是在有疫情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