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风控—实时风控番外篇.性能

2016-12-27  本文已影响442人  方方土

一、定义

性能:是指实时风控系统从接收到请求,到响应请求的处理时长。当然说到性能,还涉及到吞吐量的问题,这里的性能,特指【分析时长】,不包含吞吐量。

二、问题

那么,在实时风控系统的设计过程,会遇到哪些性能方面的挑战呢?

挑战1:实时风控系统的性能要求很高。实时风控系统要植入于相关的业务系统,又要对业务系统的影响性做到最小,所以对于分析时长就会提出很高的要求,{百MS以内};

挑战2:实时风控系统的分析逻辑复杂。实时风控系统的分析逻辑,不管是基于规则,基于评分,还是基于统计的,从计算的角度,都属于复杂的逻辑运算,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是一个CPU密集型的应用;

挑战3:实时风控系统的依赖数据量大。实时风控系统的分析过程,处理处理负责的业务逻辑之外,还依赖于大量的外部数据,比如,如何通过查询海量的历史数据来支撑规则的运算,从分析的角度来看,又是一个IO密集型的应用;

在N年前有过两个概念,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和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当然现在已经很少提及了,大家现在关注的是大数据、云计算。Google了一下OLTP和OLAP的区别:

OLAP和OLTP比较

如果回到N年前的系统划分标准,实时风控系统到底算是OLTP还是OLAP呢,或者是OLTAP,或者什么都不是?

三、方案

面对上述的这些要求和挑战,该怎么样来设计解决呢?

也许你要说,分布式计算框架啊,从hadoop,到spark,到storm,随便选,保证药到病除,你看那**互联网企业,**社交大亨都在用。那我们来看看,hadoop、spark、storm是个啥?

Hadoop、Spark、Storm,我比较浅显的理解,都是分布式的计算框架。

分布式计算框架实现了什么?简而言之,基于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应用,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应用;那么分布式的应用解决了什么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将请求处理的业务逻辑和所需资源合理地分布到N台服务器上。

分布式计算框架带来了什么?除了上面描述的好处之外,也有负面的影响,那就是网络访问的开销,不要忘记,Server之间通讯是有开销的,当然这个开销只是MS级,但别忘记了,我们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百MS级的;

分布式计算框架解决了什么?从目前情况来看,实时风控系统和大数据的关系,是使用大数据参与分析,而不是处理海量的风控请求,所以从这点来说,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有点杀鸡用牛刀了;再来看看实时风控系统的计算逻辑,基本上都是CPU密集型的应用,提升的核心在于算法,以及CPU的计算能力,而不在于需要N多机器一起来协作;

那既然这些高大上的分布式计算框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招数不多,都比较土,但很有效:

1、减少磁盘IO:尽量减少一次分析过程中的磁盘IO操作,尽量转换为内存IO操作,祭出一招:缓存。但是要将大量的历史数据装入缓存,确实也是一件劳命伤财的事情。{改天专起个章节来聊}

2、减少网络IO:从伸缩性角度考虑,对于一次分析过程的实现,还是需要分层分块,但是务必在设计时要考虑,一次分析过程的IO访问次数;

3、数据结构和算法:采用什么算法来实现Rule Engine,rete,还是针对应用特点,实现改良性的rete;如何在规则的运算和规则的命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采用哪个查找算法效率最高;内存的存储如何保证存储空间和访问效率的平衡,等等;

4、硬件资源的配套:针对实时风控系统的特点,对于规则分析模块,是个CPU密集型的应用,而对于缓存模块,是个内存型的应用,那么在硬件资源的配备上,应该根据应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资源;

还有,其它~5、6、7、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